火熱的8月,火熱的施工。在贛深高鐵仲愷站幾公里外的“國字號”平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里,來自深圳、東莞、香港等地的項目紛紛“安家”。憑借高鐵快速通達深莞的區位交通優勢和多重政策利好,這里已引進84宗產業項目,預計達產產值約1410億元,一幅千億級現代產業新城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這只是惠州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促進大灣區協同共興的一個縮影。近日,據惠州市大灣區辦消息,搶抓“雙區”建設機遇,惠州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等城市,加快建設深圳創新資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上半年,惠州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項目223宗,計劃投資總額883億元。其中,來自深圳的項目116宗,計劃投資總額約466億元。
在毗鄰深莞的惠州市惠陽區,科信技術5G智能制造項目一期正在試產。這個計劃總投資20億元的廣東省重點項目,由深圳上市公司投資建設。“這里區位好,招商力度大,政府服務高效。”該項目公司總經理李俊楊非常看好深圳都市圈機遇下惠州的廣闊前景。
為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去年11月底,惠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深度融深融灣行動”,吹響融深融灣“沖鋒號”。今年,惠州創新推出深度融深融灣八大專項行動,在交通互聯、產業互補、平臺共建等8個領域強化與廣深莞協同聯動,加強與港澳合作交流,新進展、新亮點頻現,推動城市能級再躍升。
——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地位加快鞏固。贛深高鐵開通運營讓惠州中心區與深莞形成“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廣汕高鐵、莞惠城際北延線加快建設,惠州正深度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惠州“豐”字交通主框架加快建設,1號公路(惠霞高速)全面開建;惠州正式開通至香港水運專線,“惠鹽組合港”讓惠深通關一體化;惠州機場加快建設千萬級干線機場,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一張陸海空立體交通網在珠江東岸迅速鋪開。
——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崛起。依托3個國家級園區和7個千億級園區,惠州主動承接大灣區先進產業外溢,強化與廣深佛莞等城市產業鏈協同。1—7月,惠州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省前列,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連續3個月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4%,工業投資大增51.8%,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建設再邁堅實步伐。
——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擁有兩大“國之重器”,惠州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兩大科學裝置總部區已正式啟用,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運行樓已建成,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引進12個高端科研團隊。借助大平臺、大產業,創新資源匯聚勢頭迅猛。
“惠州產業基礎好,空間廣,與深圳融合發展潛力大。”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認為,惠州主動對接廣深等城市,在大平臺建設、大項目引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對接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