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廣東做強做優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推動海洋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時間 : 2024-01-17 09:36:0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新年伊始,在廣州市南沙區龍穴島附近碼頭,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停靠在岸。作為全球技術最先進的大洋鉆探船,該船具備海域1.1萬米的鉆探能力。不久前,它剛剛成功完成首航,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能力建設和裝備現代化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作出“1310”具體部署,要求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構建科學高效的海洋經濟發展格局,為廣東改革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藍色動力”。

  坐擁41.9萬平方公里的廣袤海域、4084.48公里的大陸海岸線、1963座海島,廣東向海圖強,搶抓“藍色”機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做強做優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不斷把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推動全面建設海洋強省邁出新步伐。

  憑海而立??

  激發“藍色經濟”新動能

  汕頭市南澳島南側海域,一排排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緩緩轉動,與蔚藍的海面構成一幅壯美景象。這是華能汕頭勒門(二)6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國家千萬千瓦級粵東海上風電基地首批示范項目,于2023年12月29日并網投運,成為粵東海域單體最大海上風電項目。

  半個月前,在汕尾(陸豐)海洋工程基地,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MySE18.X-20MW海上風電機組正式下線。基地一期已入駐中廣核新能源、中山明陽智能、江蘇中天科技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著力打造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

  展開廣東石化版圖,汕潮揭、惠州、廣州、茂名、湛江等5大油氣化工產業基地自東向西沿著海岸線“串珠成鏈”。

  在湛江東海島,先后有12個世界500強項目落戶在這片臨港重化產業的“重鎮”,其中就包括中國重化工領域首個外商獨資項目——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隨著首套裝置投產,一批批“廣東造”產品已陸續從湛江一體化基地發往各地。

  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中海殼牌三期項目等重大項目加持下,惠州也在開放合作中加快打造萬億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重大臨港項目落地,不僅揚起了海洋經濟“風帆”,也為廣東高質量發展蓄勢添能。

  與此同時,廣東聚力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省海洋經濟發展專項投入2.05億元,支持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天然氣水合物等新興產業項目創新發展。

  一枚比指甲蓋還小的通導融合芯片,融合了無線通信與衛星導航的功能。在廣東省海空天通信重點實驗室里,中山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姜園教授項目團隊研發芯片,搭建了一套海洋立體通導融合系統。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廣東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完成全省首宗用海項目立體分層設權項目,率先啟動全國范圍內首個省級近海海底基礎數據調查項目,穩步推進海岸線占補制度、無居民海島及養殖用海市場化出讓、海島保護條例立法等改革試點工作……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和推進,推動海洋綜合管理走向規范化、精細化。

  耕海牧漁??

  打開“粵海糧倉”新藍海

  湛江國際水產城—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項目、湛江農發集團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項目、湛江(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1月初,一批總投資額超108億元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在湛江集中啟動。與此同時,廣東粵電風漁結合養殖平臺等一批總投資額超115億元的項目正式簽約。

  不久前,茂名也宣布啟動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茂名濱海新區龍山食品公司架海重力式深海網箱項目。在蓮頭古漁港,伴隨著陣陣海浪聲,整齊排開的首批48個加強型重力式深水網箱,依次被推向大海,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

  唱響海洋牧歌,全省各地正全力構建一條從種業、養殖、裝備到精深加工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全鏈條。

  去年8月,全球首臺風漁一體化智能裝備“明漁一號”在陽江整體建成,不到3個月就迎來首批9000多斤漁獲。

  “明漁一號”由廣東本土企業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了風機導管架基礎與養殖網箱的深度融合。“明漁一號”項目技術總工程師任重進介紹。

  “在無現成經驗借鑒的情況下,我們不僅攻克了抗臺風、深度融合、智能化養殖等技術難題,還突破了柔性網衣載荷與變形精確模擬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網箱網衣系統模擬仿真與科學選型設計的短板,與國外知名軟件結果對比,誤差達到1%以內。”任重進補充道。

  隨著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持續推進,廣東海洋食品產業也迎來了發展風口。2023年底,廣東印發《關于打造世界級食品制造貿易高地的實施意見》,提出做強沿海食品產業帶,培育海洋食品新優勢,加快建成千億元食品產業特色化發展新增長極。

  《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深圳完善創新生態,高質量推進國際食品谷建設,支持江門、湛江、陽江、茂名、珠海等沿海地市做大做強預制菜等重點優勢產業等。乘著政策利好的東風,廣東海洋牧場相關加工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逐夢深藍??

  拓展海上發展新空間

  元旦假期,深圳市“新春杯”帆船賽在大鵬新區大亞灣海域揚帆啟航;港珠澳大橋旅游項目推出豐富的線路產品,大橋旅游專線巴士全部約滿;汕尾市組織“坐著高鐵來趕海”,慶祝汕汕高鐵開通系列活動……廣東沿海城市紛紛“出招”,推動海洋旅游產品提質升級,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如今,海洋旅游新業態在全省遍地開花——郵輪、游艇旅游成為消費者的出游新選擇,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深圳蛇口郵輪母港等影響力不斷擴大,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的游艇消費新業態初步形成;珠海橫琴島、汕頭南澳島、江門上下川島等多個代表性海島旅游發展勢頭強勁,濱海主題的省級旅游精品線路也深受游客喜愛。

  海洋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有賴于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撐和保障,為打造“海上新廣東”夯實生態底色。

  2023年以來,廣東系統推進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海岸線生態修復、海堤生態化等工程。全省紅樹林面積達1.06萬公頃,居全國第一。汕頭南澳島等7個海島入選國家級“和美海島”。

  作為全國紅樹林分布最多的地級市,湛江目前正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全面推動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及開發利用。《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條例》于2024年1月10日起施行。

  眼下,在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越冬候鳥棲息覓食,清脆的鳴叫奏響生命的樂章。“生態好不好,我們說了不算,對于環境極其敏感的珍稀候鳥說了算。來一次不算,年年來才算。”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調查員何韜說。

  通過海洋這一連接海內外市場的重要通道,廣東還不斷構筑更大的臨海“朋友圈”。

  站在廣州港南沙港區,臨岸遠眺,運載新能源汽車、紡織品等貨物的大型集裝箱船舶往來不絕,洪亮的汽笛聲不時響起。目前,南沙港區已開通150余條國際班輪航線,聯通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主要港口,成為華南地區沿線海運航線最多的港口之一。

  就在前不久,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1311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搭載“長盛鴻”號滾裝船,啟程駛向泰國林查班港。以港促產、以產興城,港產城融合發展正助力國產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

  據深圳海關統計,深圳在全國首推的“大灣區組合港”模式,現已開通線路37條,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全覆蓋,并將輻射范圍延伸至粵西地區。2023全年通過該模式監管進出口集裝箱31.6萬標箱、同比增長47.8%。

  作為開放的前沿,廣東致力將沿海港口打造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全省正逐步構建起以珠三角港口集群為核心,粵東、粵西港口集群為發展極的“一核兩極”發展格局,串起全省21個港口集群式發展,世界級港口群加速形成。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