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穩定增長,有力支撐全省經濟增長。10月23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行三季度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前三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已突破3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較上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工業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0%以上。
面對日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廣東正向“新”求變,孕育和壯大發展新動能:前三季度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高速增長;電子信息產業強勢回暖,利潤同比增長超30%、利潤率達到5.7%,成為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利潤表現較好的主要支撐。
科技創新強引擎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升至56.4%
日前,優必選發布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其已進入比亞迪汽車工廠進行實訓,與L4級無人物流車、無人叉車、工業移動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統協同作業。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首個人形機器人與無人物流車等協同作業的工業場景解決方案。
AI時代加速而至,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機器人研發、制造成為廣東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增量。前三季度,廣東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產量增長超15%,占全國四成以上;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速均在25%以上。
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看來,盡管以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在整個工業中并不占據最主要份額,但涉及領域、產業鏈環節眾多。“它的向好彰顯了內生動力,延展了增長空間,對穩住基本盤、激發新動力起到帶動作用。”
一批含“新”量十足的產業帶動下,前三季度,廣東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9%、11.6%,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到56.4%、31.5%。
新興產業動能足,支柱產業韌性強。前三季度,隨著惠州、揭陽等石化項目爬坡滿產,湛江、茂名石化大企業完成檢修恢復產能,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企業效益也在穩步提升。今年以來,在持續開展減輕企業負擔、降低成本、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等政策措施的助力下,廣東企業效益相對較好,規上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的規模穩居全國第一。
從1—8月數據看,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6%、利潤增長7.9%、利潤率達到5.5%,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
從利潤提升的驅動力看,除了落實好降成本政策,為企業擴大了利潤空間外,企業自身的工業技改也在不斷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今年,全省已累計推動約85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改數轉,紡織、服裝、家電、食品、建材等傳統產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不斷提升。
而從行業驅動因素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恢復,也推動全省電子信息業利潤同比增長超30%、利潤率達到5.7%,是全省利潤表現較好的主要支撐。
在政策和服務上持續發力,廣東今年以來還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印發推進縣域“光伏+建筑”應用試點工作方案、開展“百家企業”和“百個項目”服務保障等一系列活動,支持企業穩產增產、項目建設達產。
前三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已突破3萬億元,同比增長4.7%,增速較上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工業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0%以上。
工業投資蓄動力
工業設備更新投資創10年最快增速
“光伏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從上游的硅料、中游的拉晶切片、電池片加工,到終端的光伏組件生產及銷售,我們都要加快產業布局。”在佛山,聯塑班皓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國聯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聯禧期待,在該基地培育出更多新能源產業相關的供應鏈,實現從電池片材料到儲能、逆變器產品全產業鏈的覆蓋。
從總投資50億元的佛山聯塑班皓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到總投資90億元的深圳協鑫深汕儲能系列項目,再到總投資百億元的江門美達新材料項目……今年以來,廣東迎來一批投資大、帶動作用強的重大制造業項目順利開工和建設,為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數據顯示,前9月,省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專項指揮部負責的456個省重點完成年度計劃投資94%,超過全省平均進度(84.9%)9.1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全省工業投資穩增長。
總體來看,近年來廣東工業投資占固投比重年均提高近4個百分點,支撐作用凸顯。其中,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4.5%,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14.2%,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將促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工業設備更新和工業技改,是拉動投資增長助力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2.4%,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設備更新投資增長19.8%,比全國(10.2%)高9.6個百分點,創近10年來同期最快增速。兩者帶動全省工業投資增長9.1%,增速高于固定資產投資12.5個百分點。
一批企業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實現了提質升級。“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企業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7%,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1%(用電)和15%(用氣),生產效率提升7.5%。”達能(中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干勁十足。
“通過對柔性線路板生產線進行設備升級、工藝優化和智能化改造,實現技術突破,產生專利17個,柔性線路板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10%,產品不良率降低了6%。”珠海紫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跨越周期迎復蘇
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
第四季度,智能手機行業的“年度旗艦大戰”已拉開帷幕。除華為外,vivo、OPPO、榮耀等頭部手機品牌均在9月、10月發布新旗艦手機。新機大戰疊加“雙十一”,電子信息產品在下半年又迎來一波消費高峰期。以抖音電商平臺為例,手機、電腦等3C數碼品類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82%。
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業正處在短期企穩回暖、行業創新周期來臨、巨頭新品催化不斷的三重拐點。在促消費、推技改、減負降費等政策助力推動下,全省電子信息行業持續穩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696.40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高于全省規上工業10.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電子信息制造業3.8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25.7%;實現銷售產值35768.33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高于全省規上工業9.3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26.5%。
其中,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尤為明顯。受益于消費復蘇與AI產品升級,華為、中興、TCL、立訊精密、榮耀終端、OPPO等龍頭企業前三季度經營業績穩定增長,成為支撐廣東電子信息產業強勢回暖的主導力量。如榮耀終端產值同比增長12.9%,中興通訊同比增長5.2%。
究其原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電子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是因為AI技術賦能引領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產品步入AI智能體時代,傳統消費電子產品迎來新的增長活力,行業增勢良好。另一方面,“以舊換新”實施政策顯著拉動了彩電、電腦等產品消費,激發企業、行業增長新動能。
潛心研發創新,跨越行業周期。如今,華為的巨幅廣告牌常常出現在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地段,大疆在海外社交平臺上打造的品牌話題標簽下有100多萬多個作品;今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等重要展會上,粵企頻繁組團“刷臉”……越來越多電子信息企業開啟品牌出海、轉向中高端市場競爭的新篇章。
“我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支撐,要靠新質生產力。”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涂珍蘭看來,廣東作為工業大省,應當加速匯聚全國乃至全球中高端要素資源,推動更高附加值、更高科技含量、更高可靠性的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為經濟增長持續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