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天的珠三角各市現場會結束之后,11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動員大會,吹響貫徹落實《綱要》的號角。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不是“另起爐灶”、抓住金融危機這個“洗牌”機遇、推動“廣貨北伐”……動員會上,汪洋書記、黃華華省長均對貫徹落實《綱要》一些熱點問題作了精彩闡述。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不是“另起爐灶”
從這次現場會上可以看到,各地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上下了很大功夫,加大了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力度,特別是在引進大項目上呈現很多亮點,比如中山、珠海、東莞、肇慶等地園區建設、項目建設進展迅速,深圳推動自主創新、發展總部經濟成果豐碩,佛山推動陶瓷、家具等傳統產業升級成效顯著。
汪洋書記指出,要正確理解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科學內涵和工作思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不是另起爐灶,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
汪洋說,電飯煲等家用電器是典型的傳統產品,但格蘭仕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開發新產品,去年以來產品銷售仍保持大幅增長。這樣的例子在這次現場會中還有不少,佛山維尚集團、江門銀洲湖紙業等,都是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成為現代產業的成功典型。
“這些例子生動而深刻地告訴我們,只要肯創新,會創新,傳統產業同樣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樣可以擁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做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篇大文章,使之‘脫胎換骨’,我省經濟競爭力必將躍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汪洋說。
“四兩撥千斤”激活民間投資
黃華華說:“不下大決心,今年全省GDP增長8.5%的目標不一定能夠實現。珠三角地區的GDP占全省比例超過八成,珠三角九市不但要達到預定目標,而且要爭取超額完成。”
他說,今年第一季度,佛山經濟總量增長11%,廣州增長8%,肇慶增長7.1%,惠州增長6.8%,尤其是3月份的經濟形勢有所好轉,經濟增幅和工業增加值都比1—2月有所上升,工業用電降幅收窄,消費和投資增長明顯。但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政府要采取拉動措施,加大投資力度。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大投資力度和優化投資結構,以‘新十項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為今后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努力遏制房地產投資下滑勢頭。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激活民間投資。”黃華華說。
抓住金融危機這個“洗牌”機遇
“金融危機使境外大企業的擴張受影響,但沒有改變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先進制造能力。我們現在去談合作,正好在對方身價低時談判,等經濟復蘇時,項目就可以動起來了;若等經濟復蘇后再去,對方談判能力強,難度就大了。就像一個人饑餓時,給他一個窩窩頭,他很感激,生活好時,給他大米飯,他還會挑挑揀揀。”
汪洋說,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既給我們擴大出口帶來了困難,也帶來了機遇。境外大企業原有的供銷格局在金融危機下被打破,市場重新洗牌,反而使我們在國外市場獲得更大機會。
“比如中山松德公司的產品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性價比高,競爭力強,但過去由于國外不少需求方有固定的供貨渠道,松德產品難以打開市場。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后,一方面原來的供貨方出現供貨困難,另一方面需求方也急需尋找新的替代品,這就為松德擴大外銷提供了難得機遇,今年出口可增長40%,這說明開拓國際市場同樣是‘危’中有‘機’,擴大出口還是大有可為的。”汪洋說。
此外,汪洋也強調,要充分利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洗牌”機會,鼓勵我省企業“走出去”進行低成本擴張,積極打造自己的跨國公司。企業也要趁低吸納人才。
黃華華也說:“廣東的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金融危機對外貿的沖擊很大,但國際市場上需求還是有的,原來消費的高檔品少了,人們轉而購買中低檔商品。這次我們去格蘭仕集團了解到,生活家電的出口訂單增加了80%,說明和生活有關的中低檔消費家電市場仍然不小。”
書記省長將到現場推銷廣貨
汪洋說,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一種戰略取向,在繼續推動外向帶動的同時,加大產品內銷的力度。當前,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要統籌企業和政府的資源,形成合力,推動“廣貨北伐”,共同開拓內銷市場,還要努力推動我省企業到中西部投資設廠,通過資本輸出,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又提高我省經濟素質和競爭力。
黃華華說,最近深圳帶頭北上,前往成都、西安等地舉辦推銷會,分別簽訂了90多億元和140多億元的訂單,說明廣貨很有市場。“廣貨品種全、花樣多,廣東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要考慮如何推進內銷;有些出口的商品國內買不到,在國內市場上就有絕對競爭力。下個月廣東還要組織到廣西、湖南推銷,加大廣貨北上步伐。”
汪洋插話說:“我們到時候去現場,一塊給你們站臺。”全場響起一陣會心的笑聲。
成功做法堅定了“雙轉移”信心
汪洋說:“只有提升珠三角,才能夠更好地帶動東西北。如果珠三角垮了,就談不上帶動東西北。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的‘主抓手’,就是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
汪洋說,這次現場會上看到珠三角各市在支持東西北上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堅定了我們進行“雙轉移”的信心。東西北地區也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與此同時,要適應珠三角產業升級需要,大力培訓勞動力,加快培養技能型和高技術人才,做好輸送勞動力的任務,才能縮小與珠三角的發展差距,構建互動協調發展新格局。
黃華華也說,“雙轉移”的關鍵是推動產業轉移園區的建設發展,目前我省已有9個產業轉移園通過競爭的方式獲得省財政每年5億元的扶持資金,今年省還將通過競爭性的資金安排扶持6個產業轉移園建設。
又訊:
珠三角“三步走”十年大跨越
2020年人均GDP超過臺灣地區現有水平
11日,省委、省政府向全省發出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總動員令,并正式出臺行動指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決定》(簡稱《決定》)明確提出貫徹實施《綱要》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按照總體目標要求,珠江三角洲地區將邁三步:一年開好局,四年大發展,十年大跨越。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72500億元,力爭趕上韓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000元,超過現在臺灣地區水平,邁入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
●一年開好局
今年力爭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
省委、省政府昨天出臺的《決定》中提出,貫徹實施《綱要》的總體目標是:“一年開好局,四年大發展,十年大跨越”,為此《決定》中規定了衡量實現總體目標的主要指標的進度要求,并量化定性指標,分解定量指標,落實工作責任。
2009年是《綱要》實施的第一年,要開好局、起好步。按照《決定》中的有關要求和指標,今年珠三角地區要達到“一年開好局”的目標要求,力爭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9年,珠三角地區的生產總值要達到315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5200元(2007年價,按2008年平均匯率1:6.95計算,約折合9381美元),城鎮化水平達到80.1%.
●四年大發展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00億
到2012年,珠三角地區將努力實現“四年大發展”,并使《綱要》第一階段目標順利完成,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經濟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基本建成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宜居城鄉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按照有關指標,到2012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0元(約折合11500美元),城鎮化水平達到81.0%;平均期望壽命達到78歲。
●十年大跨越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500億
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將實現“十年大跨越”。屆時《綱要》發展目標全面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比2007年增長約2倍,達到72500億元,力爭趕上韓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000元(約折合19400美元),超過臺灣地區現有水平,實現從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邁進的目標。城鎮化水平達到85%左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成世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全國創新型區域。全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港澳緊密合作共同打造成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
而按照《實施方案》里的具體指標,2020年,珠三角地區的平均期望壽命要達到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