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金融海嘯最艱難的時期后,6萬珠三角港企正逐漸實現自身發展模式之變。昨日(16日)省外經貿廳公布最新數據,今年前7個月,廣東實際吸收港資在服務業的投資達31.99億美元,占同期香港對廣東實際投資的46%,占全省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的71%;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3.6%,遠高于同期制造業投資。
對此,省港澳辦廖京山副主任分析,這意味著港商在粵投資結構上正升級優化。記者連日走訪粵港兩地后發現,珠三角港資在優化發展第二產業同時進軍第三產業,加快了“優二進三”步伐,粵港合作從制造業的“前店后廠”向現代服務業的“前店后廠”開拓。廣東香港商會會長杜源申介紹,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向他所在普華永道廣州分所咨詢戰略升級的港企增加了20%;廣東香港商會會員如今超過一半從事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前店后廠”模式讓港商期待。“如果粵港繼續聯手,將香港服務業能力放大到珠三角,提供給全世界,珠三角新的戰略綱要對于服務業的規劃目標完全可以達到?!倍旁瓷暾f。事實上,盡管制造業仍占投資額主導,但新生代港商在內地政策放寬的環境下,越來越涉足金融、零售等服務業。
制造業“前店后廠”模式亦從“三來一補”開始轉型升級。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指出,與15年前熱衷做大做強的發展思路不同,金融危機后,珠三角港企更愿意投資更新技術、優化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僅東莞一地,上半年工業技改投資增長高達61.2%,占投資總額的比重提升,投資結構優化。據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調查,近一年提升品牌的企業比例從29%升到39%,并持續增加。
在一些產業轉移園內甚至出現新的產業鏈,港企從而在“轉移升級”中產生了比垂直分工更為緊密的水平分工關系,抱團開拓內銷市場,抵御風浪。根據香港一份調查,大約有10%的企業考慮過向粵東西北地區擴張。
深化粵港合作,推動港企轉型升級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粵港兩地政府均頻頻出臺扶持政策。記者發現,無論著手于制造業轉型還是現代服務業升級,港企在未來路徑選擇上與政策意圖不謀而合,原來得益于國際金融危機?!坝唵紊倭艘院?,企業反而考慮轉型升級?!毕愀壑腥A廠商聯合會行政總裁梁世華前日在港接受本報采訪時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