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戰金融風暴的2009年,廣州市第三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整個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廣州市經濟增長的重心。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歷史性地突破60%,標志著廣州市“保增長、調結構”取得重大進展。
據了解,整個廣州第三產業2009年都處于強勁的上升通道之中。金融業、會展服務業、物流業、信息服務業、商貿業可謂“全面開花”。會展業方面,擁有廣交會、中博會、留交會等品牌展會的廣州,已連續三年榮膺“中國最具活力會展城市”稱號;物流業方面,以空港和海港為支撐的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今年初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已建成投產,預計每年將為白云國際機場增加40萬—60萬噸貨物吞吐量,廣州港則已躋身全球集裝箱港口10強;信息服務業方面,廣州軟件企業累計達1700多家,軟件產業銷售收入560億元,軟件出口2億多美元,成為“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和“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記者最新從廣州市政府獲悉,今年前三個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1.2%,拉動經濟增長7.5個百分點。由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歷史性地突破60%,可以說,廣州市經濟增長的重心已經從第二產業轉移到第三產業。
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373.16億元,同比增長10.5%,提前一季度實現“保十”目標,預計第四季度全市經濟將呈現出更快的增速。在“保增長”之外,廣州市更注重的是“調結構”。廣州市堅持在保增長中把調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著力形成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格局,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具體表現在:第三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和三產比重同步提高,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高于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幅,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幅,更新改造投資增幅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安排和引進了一批產業升級重大項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