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廣東省進出口規模五年三上新臺階 五大進展促升級

時間 : 2011-01-17 17:19:3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十一五”年均增長12.9%

  ●連續二十五年居全國首位

  ●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

  ■核心提示

  建設幸福廣東,歸根到底,就是要通過轉型升級增強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創造社會財富和公平分配社會財富,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過上好日子,增強幸福感。

  在剛剛結束的省委十屆八次全會上,汪洋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擴大開放是廣東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要堅持面向世界、服務全國,在對外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加快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省長黃華華也提出,要主動適應我省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加快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對于視外經貿為經濟生命線的外貿大省廣東來說,外經貿的優化升級,始終是廣東轉型升級的第一課題。

  如果說,2008年是廣東外經貿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的一年,2009年是我省外經貿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年,那么2010年,便是廣東外經貿穩步復蘇和創新轉型的重要一年。

  五大進展促升級

  外經貿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進出口總額突破7000億美元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全省外經貿和口岸系統以學習貫徹汪洋書記調研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為動力,認真貫徹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后危機時期世界經濟加速變革和國內經濟結構加快調整作為推進外經貿發展方式轉變的契機,在努力促進外經貿穩健發展的同時,著力推進外經貿加快戰略轉型,全省外經貿呈現增速較快、結構優化的發展態勢,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2010年,外經貿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為“十一五”外經貿發展規劃取得全面勝利畫上了圓滿句號。

  “十一五”時期,我省外經貿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繼續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穩定,大力促調整、促轉型、促創新,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挑戰,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制訂的各項主要目標,在全國外經貿發展大局中仍然保持領先地位,在全省和港澳地區的經濟穩定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為“十二五”時期全省外經貿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外經貿和口岸工作如今取得的成績,是全體外經貿和口岸戰線的同志堅持不懈、團結奮進的結果,更是省委省政府多年來一貫重視和支持的成果。汪洋書記兩年內兩次到外經貿廳調研指導工作,黃華華省長八年來一直心系外經貿、全力推動外經貿發展。據初步統計,從2003年至今,省財政支持外經貿發展的資金達64.9億元。

  梁耀文介紹,“十一五”期間,廣東外經貿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進展1

  外經貿科學發展理念進一步確立

  面對全國上下百舸爭流、你追我趕的發展勢頭,面對國際經濟劇烈動蕩、貿易環境日趨復雜的嚴峻形勢,廣東外經貿堅持以世界眼光謀劃發展,以思想解放破解發展難題,不斷突破認識的局限和實踐的局限。五年來,廣東先后開展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與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化粵港澳合作、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外經貿戰略轉型”等一系列前瞻性、全局性調研與實踐,外經貿科學發展理念得到不斷深化。尤其是2010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外經貿戰略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外經貿“三大戰略”、“五大轉型”的發展思路,把握了發展的重點,為加快外經貿戰略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展2

  外經貿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

  “十一五”期間,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期間還經歷了勞動力和土地、資源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的挑戰,但面對嚴峻的形勢和種種挑戰,廣東外經貿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穩定和拓展外需的各項政策措施,千方百計保企業、保市場、保增長,全力以赴促調整、促轉型、促創新,在外經貿總量大、占全國份額大的情況下,我省外經貿率先從困難中復蘇,從粗放型增長向創新型發展轉變。特別是2009年,我省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外貿進出口增速在全國主要省市中率先企穩回升,取得了降幅小于全國、份額逐步提升的良好成績。

  五年來,我省外經貿總量實現了新的跨越。外貿進出口增長突破3萬億美元,達36699.8億美元,是“十五”時期的2.5倍,以年均12.9%的速度穩步增長。進出口規模五年三上新臺階,分別于2006年、2007年、2010年突破5000億美元、6000億美元和7000億美元大關,2010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7846.6億美元,自1986年以來連續25年居全國首位。

  進展3

  外經貿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間,廣東在積極提升“引進來”水平的同時,加快“走出去”步伐,促進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外經貿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通過大力實施科技興貿和出口品牌帶動戰略,初步建立起了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出口產品統計與培育機制,一批重點扶持的名牌產品站穩腳跟,出口比例不斷提高。

  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分別從2005年的68.7%和31.6%上升到69.7%和38.7%。一般貿易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005年的22.4%上升到32.9%。

  加工貿易從簡單加工裝配轉變為以“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為主要形態,ODM生產制造產品出口占加工貿易出口超過60%.

  市場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我省對東盟、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地區等有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出口年均增長22.0%、28.4%、26.7%和23.5%,遠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私營企業進出口成倍增長,突破千億美元,占全省比重從2005年的11.9%上升到2010年的21.5%。服務貿易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由2005年的152.8億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429.5億美元,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預計超過5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外資加快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有力地推進了我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截至2010年,世界500強企業已在我省投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78家。積極穩妥地推進綜合實力強的企業“走出去”,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領域以由以一般貿易為主,拓寬到境外加工貿易、資源開發、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齊頭并進,整合利用全球優質要素的能力增強。

  進展4

  國際區域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展

  CEPA在我省得到先行先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項目得以明確和落實,金融、貿易、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合作更加緊密,珠海橫琴新區、深圳前海地區、廣州南沙新區等重點合作區域的建設步伐加快;2010年全省與港澳的進出口是2005年的1.8倍,吸收來自港澳的直接投資達132.2億美元。粵臺合作取得良好進展,粵東、粵北等地區加快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2010年我省與臺灣的進出口是2005年的1.4倍,吸收來自臺灣的直接投資達2.5億美元。落實國家自貿區戰略,初步建立我省與東盟國家緊密合作機制,企業赴東盟投資境外加工貿易、資源開發、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10年與東盟的進出口總額是2005年的2.2倍。

  進展5

  外經貿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外經貿管理體制,創新外經貿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反傾銷、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和應訴機制,加強“大通關”建設與管理,初步建立起規范統一、公開透明、順暢高效的外經貿公共服務體系,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間,關貿、稅貿、檢貿合作機制得到建立和完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服務類收費“減、免、緩、?!背尚黠@。以會展平臺為主的貿易促進機制、以“廣東易發網”為主要平臺的外經貿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取得良好進展。一批重點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完工,港珠澳大橋、揭陽潮汕新機場等重大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得到全面推廣,口岸保稅監管網點、園區通關一體化格局加快形成。重大貿易摩擦案件應訴率達到100%.

  “搶、選、拓、促”四策并施推動外經貿轉型

  省外經貿廳透露,圍繞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要求,我省2011年外經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四個理念,堅持四策并施,推動四個提升。

  所謂“四個理念”,即“開放共贏、內外聯動、多元共進、服務為本”:進一步樹立開放共贏理念,推進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大開放、推進東西北地區外經貿協調發展、推進與粵港澳臺和東盟合作共贏;進一步樹立內外聯動理念,在穩步擴大外銷的同時著力擴大內銷,在努力擴大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大力促進內外需協調發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樹立多元共進理念,在積極利用增量外資和力保存量外資企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努力做大做強內資企業,特別是外向型民營企業,著力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推動各類外經貿主體和諧共進,協調發展;進一步樹立服務為本理念,完善激勵政策,壯大服務載體,健全服務平臺,拓展服務領域,以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為民解困。

  四策并施,即“搶、選、拓、促”四策并施:周密實施市場推廣計劃,突出一個“搶”字;周密實施招商引資計劃,突出一個“選”字;謀劃“走出去”活動,突出一個“拓”字;進一步完善轉型升級的促進政策和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突出一個“促”字。

  四個提升,即“產品附加值、企業素質、產業競爭力、社會效益”提升。通過境內境外兩個市場融合,內需外需兩個拉動,政府主導和企業主動兩力合一,努力開創外經貿轉型發展的新局面,為“十二五”外經貿又好又快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為此,省外經貿廳表示,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外拓市場與內強素質相結合,加快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大力扶持外向型民營企業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自主國際知名品牌。大力推進外經貿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優勢產品出口基地和外經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積極扶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規模,建設好“廣東易發網”、“粵港國際商貿通”、“網上廣交會”等無形市場平臺。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資源性產品及原材料進口。加快發展服務貿易。

  力促轉型與有序轉移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加工貿易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廣東莞轉型升級試點工作經驗,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在我省設立全球制造企業總部,以及營運管理、研發設計、采購銷售、倉儲配送等區域性總部。推動產業轉移園招商引資工作。認真籌劃好“第三屆外博會”。

  創新機制與打造載體相結合,全面開創利用外資新局面。建立重大外商投資項目庫和重大項目招商促進機制,跟進落實大項目。推動出臺我省《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辦法》,《關于廣東省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全力打造外資集聚的園區載體。加強粵東西北地區招商引資工作。突出三地(臺港澳)兩市(京滬)五國(日美德英法),開展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

  政策鼓勵與優化布局相結合,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建立境外營銷機構。加快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和經貿合作區建設?;I備開好全省實施“走出去”戰略工作會議,推動出臺關于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的指導意見。支持企業以EPC、BOT等方式擴大對外工程承包,承攬境外電信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深化區域合作與參與國際競爭相結合,積極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繼續向中央爭取擴大CEPA對廣東先行先試,扎實推進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各項工作;繼續與港澳聯合開展大珠三角推介活動,辦好2011粵港合作交流會。加快落實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加強口岸基礎建設與加快通關模式改革相結合,進一步推動通關便利化。做好新建口岸項目納入國家“十二五”口岸發展規劃和《橫琴創新通關制度政策申請》的審批和實施準備工作。大力推進在建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口岸開放范圍的劃定工作。推進完善口岸科技創新項目及地方電子口岸建設。

  優化服務與有效監管相結合,構建有利于發展方式轉變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深化國別市場研究,尤其是開拓新興市場的專題研究。跟進GPA談判進展,做好地方支持工作。做好反壟斷審查工作。認真處理國際貿易糾紛。

?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