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外貿風向標之稱的第109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廣交會”)昨日(5日)閉幕。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在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當前國際市場存在諸多變數,但本屆廣交會出乎意料地實現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雙增長。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文仲亮則表示,根據今年前4個月進出口情況和本屆廣交會的成交情況判斷,今年我國實現15%左右的進出口增長是有信心的。
喜新興市場增勢明顯
客商到會情況是反映國際市場需求旺盛與否的最直接信號。
來自廣交會主辦方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4日,本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207103人,來自209個國家和地區,比第108屆增長3.93%,比第107屆增長1.52%.
據介紹,雖然我國的出口傳統市場,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香港的采購商分別下降3.6%、15.1%、9.96%、3.2%.此外,中東地區受動蕩局勢影響,也下降1.53%.但與此同時,來自新興市場的采購商出現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并帶動本屆廣交會客商到會整體呈較明顯增長。據統計,東盟、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均增長21.4%.
統計顯示,反映客戶穩定情況的老采購商與會134672人,比上屆增長0.3%.
更令參展商欣喜的是,本屆采購商中多了不少新面孔。本屆與會新采購商累計72431人,比上屆增長12.1%,占與會總人數的35%,較上屆增加2.6%.
行業人士認為,經濟形勢的回暖讓更多的地區重新恢復了活力,這些新的采購商帶來的不僅僅是貿易量的增長,更有各種商業模式的創新。
憂成本匯率影響中短單居多
春交會出口成交情況往往能準確反映我國未來半年左右的出口情況。
據主辦方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368.6億美元,增長5.8%,其中對美國、歐盟、金磚國家分別增長12.4%、14.1%、30.1%.但對日本、東盟、香港則分別下降19.1%、3.7%、16.8%.受到政局混亂影響的中東地區更出現11.4%的下降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購商對后市仍存疑慮,下單謹慎;出口企業擔心政策調整和成本上升,短單占比進一步加重,不敢接長單。據廣交會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中短單占90%,長單僅占10%.
以紡織產品為例,紡織品一直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大宗貿易商品之一,但在本屆廣交會上,紡織企業紛紛表示當前成本壓力較大,尤其是匯率不穩定令其不敢接長單。
江蘇陽光東升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榮新表示,由于棉價持續高企,國內加工廠普遍無訂單,外貿公司也沒訂單。劉榮新說,棉價大漲令企業報價被迫大幅提高,不僅喪失了不少客戶,企業利潤也受到擠壓。
相比棉價等原材料,人民幣升值對紡織企業的影響則更甚。
廣東省絲麗國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東毅表示,他們現在對4個月以上的長單按人民幣兌美元6.3的匯率報價,短單則按6.4的匯率報價“但能接受6.3報價的采購商少之又少,所以基本以短單為主,這已經是整個行業的普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