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6日),省政府在廣州召開重大項目面向民間投資(2013年)招標推介會,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重大項目面向民間投資招標工作常態化。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出席會議并講話。來自全省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家代表、省工商聯及有關商會代表以及地市、省直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推介會。此次推介會推出2013年招標項目83項,總投資2515億元。其中9個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簽約投資額達58億元。
會前,徐少華到各市、省直部門展位上察看了推介項目、參會企業及推介材料等情況,強調地方政府要全面落實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和篩選工作,大力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徐少華表示,企業要堅定自身市場競爭主體地位,以主體的意識要求和審視自身,依據市場信號決定投資決策,依靠價格指引和供求關系變化安排資源的投放。政府要積極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法有定規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法無禁止對企業經營不設障礙。要注意財政資金投入經營性領域的公平性和競爭性,不因財政資金的不當投放扭曲市場信號,使企業得一時之利而受長遠之害;要尊重企業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和艱辛,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給企業穩定、健康的市場預期。
徐少華表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民間投資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民間投資正在迎來難得的蓬勃發展新機遇。廣東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將以招標推介會為契機,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加快事項審批,幫助解決項目落地等后續工作。希望新聞媒體對民營資本進入重大項目領域積極鼓與呼,反映民營企業在粵發展的好環境,反映建立國際營商環境的好規則,呼吁全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推動廣東省進一步改革創新,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發布了廣東省2013年面向民間投資招標重大項目。據介紹,本次推介項目涉及公共事業領域,涵蓋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其中屬于廣東省“十二五”重要基礎設施規劃項目占招標項目總數40%,占招標項目總投資75%;東西北地區項目占項目總數67%,總投資占招標項目總投資50%。按照已經批準實施的《廣東省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廣東省對交通、能源、城建、社會事業等公共資源領域中具有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項目,全面實行競爭性配置。
會后,徐少華還召開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他表示,努力發展民營經濟,國家有堅定信心、政府有改革決心、社會有公平訴求、地方有發展需求、企業有發展愿望,相信在這些因素的共同驅動下,民營經濟將迎來又一次蓬勃發展的春天。
鏈接
公路建設項目最多鐵路總投資超千億
廣東省向民資推出的83項重大項目涵蓋了十一大領域,包括公路、鐵路、機場、港航、能源等建設工程,其中交通項目鐵路建設工程最受矚目,8項投資的總投資達到了1141.8億元,接近總投資額的一半。此外,公路建設工程項目最多,達到28項,環保建設工程項目也有21項。在鐵路領域,推出了梅州至潮汕鐵路項目、廣州至汕尾鐵路、廣佛環線廣州南站至白云機場段等項目。廣東省機場集團共在此次推介會上推出三個項目,其中珠海通用機場項目的選址工作已經展開,韶關機場選址現場踏勘論證會也已在今年6月舉行。
徐少華在座談會上提醒民企,決策不能單看政府優惠政策
企業投資經營要靠市場信號
廣東又有一批重大項目向民資“開閘”。南方日報記者從昨日省政府召開的重大項目面向民間投資(2013年)招標推介會上獲悉,今年廣東省向民間投資開放的招標項目共83項,總投資2515億元。
會后,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座談會上,企業家代表就民間投資仍存在的種種現實障礙提出具體的意見建議,徐少華一一認真聽取,并表示將吸收意見,創新形式,將今后的民間投資推介會辦得更有實效。
民間投資障礙
“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
徐少華指出,一直以來民間投資在推動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已占據廣東省投資的半壁江山,成為廣東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要清醒地看到,廣東省民間投資發展還有很多不足,市場準入存在很多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他將此生動地形容為“玻璃門”(看得見、進不去)、“彈簧門”(開始進去了,過一段時間又彈回原地)和“旋轉門”(項目兜來轉去批不出來,投資無法落地)。
對此,民營企業家們深有感觸。廣東三友集團董事長張國權說,“玻璃門”“彈簧門”在現實中確實普遍存在,“省里講了,到了地方市縣,就是兩樣。”他指出,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民營企業,面向社會開放民資,但由于缺乏跟進和引導政策,放而不實,導致民企投資落地不多。他建議,要落實從上到下的檢查和考核,否則政策再好也落不了地。
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也表示,現行的價格機制對國有企業優惠多,而對民企的優惠少,導致民間資本的投資成本較高,往往容易虧損。“在這個機制下,民間項目還是進不去,就算進去了還是會被‘彈’出來,就像‘彈簧門’一樣。”
此外企業家們還提出,審批過程也是難題。深圳市成星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彭錦程提出,一些政府部門在審批事項上就讓企業遭遇“旋轉門”,為了一個項目審批,投資者來回奔波需要蓋幾十個章,耗時數月也難以辦好,很是無奈。
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回應稱,中標企業項目相關手續辦理確實需要簡化。“一些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觀念沒有轉變,部門間缺乏協同配合,本來中標項目都是當地政府確定實施的項目,經過了論證和立項后實施招標,但有關部門仍一成不變對待,按傳統程序辦理,導致項目又走一趟各類報建報批手續,影響了中標企業積極性以及項目建設進度。這些問題的存在,客觀上降低了招標項目的吸引力,影響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解決措施。”
用好財政補助
防對企業“一時之利、長遠之害”
會上,徐少華對政府與企業的關系作了精彩闡述。他說,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而不是社會更不是政府的附體。“企業投資經營,要依靠市場的信號而不是政府的信號。但現實中往往相反,很多企業是根據政府的優惠政策來決定投資,這樣就算開頭起了步,今后依然發展不下去。很多新興行業享受了政府的優惠政策,前幾年很風光,最后卻一敗涂地。”徐少華指出。
徐少華表示,企業應依靠價格的指引、依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來安排自身資源的投放,但政府如果提供不恰當的財政補貼和貼息,卻會扭曲市場信號,對于企業來說是“得一時之利,但有長遠之害”。“政府對企業好,提供優惠地價或稅收減免,企業以為從政府那里得到便宜,卻沒想到這些將扭曲企業對市場未來預期的判斷。”
徐少華同時強調,財政資金的特點是公平性和競爭性,政府要下決心解決財政資金投入經營性領域的問題,今后投到企業的財政資金都要以持股的方式來投入,不再無償向企業撥付資金。政府最應該做的讓企業看到今后五年、十年,在廣東投資發展的成本怎么回收、利潤怎么獲得、政策怎么穩定、環境怎么保護,建立起長遠健康的市場預期,這才是政府最需要履行的職能。
徐少華說:“發改委今后審批的事項會越來越少,審批的權限會越來越下放,但是舉辦這一類面向公眾、面向社會、面向企業的服務性的職能將越來越多,發改委自身的角色也會積極地發生變化。”
徐少華的觀點得到了企業家們的紛紛響應。廣東黃金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幸運表示,放開民間投資應該做到“投資有路”,引導企業如何投資,尋找“藍海”的機會:“投訴有門”,用法律法規來監督考核,做到雙向溝通:“投資有道”,有方法、有模式、有創新機制:“回報有望”,實現政府和民間資本的共同目標。
優化營商環境
政府要帶頭營造誠信氛圍
廣東裕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欽城提出,民資項目推介會上存在一種現象,政府推介的項目企業不感興趣,而企業愿意投資的項目卻又無法對接。
對此李春洪承認,部分推介項目存在缺乏前期論證,建設條件不具備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大型綜合體項目和線狀工程項目,用地指標、征地拆遷尚未落實,前期工作不到位,民營企業自然望而卻步。”
徐少華指出,明年政府在推出推介項目表之前可以先行調查企業意向,讓推出項目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取得實效。
深圳成星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的彭錦程提出,社會上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點,質疑民企誠信度,認為民企缺乏社會責任感。要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的公信力不可或缺,希望政府能有所作為,在全社會營造誠信氛圍。
徐少華指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和企業站在同一條戰線,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隨著政府服務職能向社會的不斷轉移,很多政府監管的工作將轉移到第三方服務機構,如何保證這些第三方服務機構遵守法律遵守信用,這是面臨的新考驗,政府應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