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利潤被視為反映實體經濟走向的一個硬指標,因而頗受關注。廣東省統計局昨日發布廣東前8個月的工業利潤數據:2013年1-8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08.77億元,同比增長27.3%,增幅比1-7月提高4.6個百分點。
“這表明,廣東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有所改善,盈利狀況好轉。大部分工業企業已邁過了最艱難的那道坎。結合1-8月的工業生產情況來看,廣東工業繼續回升,實體經濟進一步趨好。”省統計局總統計師邱俊對記者說。
8月份工業生產繼續好轉
1-8月利潤增幅比1-7月提高4.6個百分點
“整個8月,廣東工業情況是保持積極向好狀態的。”邱俊說。
首先,從最新發布的工業利潤數據來看,1-8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443.78億元,同比增長8.9%,增幅比1-7月略降0.2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11.72%,同比提高1.06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2.28%,同比提高0.03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5.03%,同比提高0.73個百分點。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1.69億元,增長56.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8億元,下降27.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35.12億元,增長42.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93.91億元,增長14.0%;民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17.95億元,增長36.3%.
分地區看,1-8月,珠三角實現利潤2443.57億元,增長25.4%;東翼實現利潤247.59億元,增長35.3%;西翼實現利潤171.02億元,增長54.0%;山區實現利潤146.58億元,增長22.8%.
“自去年12月份廣東工業利潤由負轉正以來,到今年8月份,一直在持續向好,1-8月增幅比1-7月還提高4.6個百分點,這印證了廣東經濟持續企穩回升的態勢。”邱俊指出,近幾年,由于原材料價格與勞動成本的大幅上升,制造業利潤日漸稀薄,大部分企業并不好過,現在數據持續好轉表明大部分企業已經邁過這道坎。
此前發布的工業數據進一步佐證了這一趨勢。1-8月,廣東工業生產持續穩定運行,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恢復性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1-8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5737.40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8月份全省制造業用電增長5點多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并不低的增速。”邱俊透露說。
上游行業率先回暖
2個行業實現扭虧為盈
從行業來看,1-8月,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7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減少,2個行業由上年虧損轉為盈利。其中,增長幅度較大的行業有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9個行業。9大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649.68億元,同比增長35.5%,拉動全省規上工業利潤增長20.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2個行業實現扭虧為盈。“重工業通常是宏觀經濟走勢的風向標,經濟下行時率先下滑;經濟回暖時率先企穩。因為它們是提供上游產品,工業產品銷售與市場的變化會最先傳導到上游產品。所以,這2個行業利潤扭虧為盈具有標志性意義,表明下游和最終市場開始趨于平衡。”邱俊分析說。
出口企業面臨壓力較大
短期內難再回到過去那種高速增長時期
從1-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情況看,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所面臨的壓力仍然較大。受國內外市場環境的影響,部分行業如石油化工、電子電器等生產經營狀況出現波動。1-8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等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電子電器主要是面向出口的,這表明工業出口波動較大。現在廣東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外需市場不穩定,而內需拉動方面有效需求還不足,這就決定了,盡管經濟持續企穩,但是短期內難以再回到過去那種高速增長的時期。”邱俊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