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定,2013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163.97億元,達10038億美元,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8.5%。全年四個季度累計增速均為8.5%,顯示了穩健的運行特點。
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昨日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去年廣東經濟發展在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的同時,實現兩個歷史性超越,即GDP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均超過1萬億美元。
幸曉維稱,民營經濟表現突出是除上述外的最大亮點,多項指標均優于整體經濟,去年對廣東經濟增長貢獻度超過一半,已占全省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皣H金融危機以來,廣東經濟增長的內生性越來越明顯,發展穩定性也越來越強?!?/p>
運行特點
各季累計增速均為8.5%運行之平穩多年難見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2013年廣東經濟運行特點,那非“穩”莫屬。有意思的是,廣東去年四個季度累計增速均為8.5%,連資深統計專家都感嘆,經濟運行之平穩“多年難見”。
“總的來看,2013年廣東經濟發展的最突出特點是發展的穩定性大大增強,全年經濟運行非常平穩。”幸曉維表示,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的表現非常平穩,波動小。去年,廣東GDP各季度累計增速均為8.5%,顯示了穩健的運行特點。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保持在8.6%-9.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基本保持在18.0%-19.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1.0%-12.0%.“這種平穩增長態勢是歷史上少見的”。
二是物價總水平穩定。去年,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體穩定在2.0%-2.5%之間,緩慢上升,變化也不大。工業生產者出廠和購進價格指數也非常穩定。
三是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13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64.5萬人,超額完成全年工作任務,促進創業17.6萬人;2013年末,全省登記失業率2.43%,比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全省培訓農村勞動力70.6萬人,轉移就業90.8萬人。
歷史跨越
GDP與外貿雙雙破萬億美元與韓國差距加速縮小
2013年,有兩個數據將被寫入廣東經濟發展歷史,就是GDP總量和進出口總額雙雙超過1萬億美元,這在廣東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無疑是過去一年的最大亮點。
“這是廣東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積累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毙視跃S稱,他認為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
一是廣東經濟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成為全國首個總量超過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從國際看,2013年預計經濟總量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國家仍為15個,如果把廣東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則廣東目前GDP總量排在世界各國第16位。
二是廣東經濟總量與韓國的差距繼續縮小,“追龍”進度加快。此前廣東已取得“亞洲四小龍”四超三的佳績。2013年韓國GDP預計增長3.0%以內,廣東GDP與韓國的差距預計縮小到2000億美元以內。
三是雙萬億美元的背后是廣東經濟發展動力結構發生新的變化。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廣東經濟發展由過去主要依靠外需拉動轉變為主要依靠內需拉動。2013年,廣東外貿依存度為108.7%,延續2008年以來的下降態勢,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不到2%。
轉型升級
三產比重近10年來首超二 產粵東西北經濟增速高于全省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廣東經濟一方面穩定發展,另一方面在穩定發展的背后,經濟結構繼續向好向優的方向調整、變化,主要體現在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現代產業發展相對較快、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繼續縮小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那就是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由原來的“二三一”結構變化為“三二一”結構。2013年,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為4.9:47.3:47.8,第三產業比重比2012年提高1.3個百分點。
這是第三產業比重近10年來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超過第二產業,其余的兩次是2001年和2002年,當時工業發展相對放緩,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因此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
2013年,廣東第三產業增長9.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3%,拉動GDP增長4.5個百分點,貢獻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在第三產業中,發展比較搶眼的是金融業和房地產業。
同時,廣東省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2013年7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決定,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加快發展,其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從發展結果看,2013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3%、14.6%和10.5%,均高于珠三角的8.7%;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23.7%、38.4%和22.9%,高于珠三角的1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2.7%、13.1%和12.2%,高于珠三角的12.1%。2013年,粵東西北地區GDP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約高2個百分點。
發展動力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 占全省經濟總量過半
此外,去年民營經濟表現突出無疑也是主要亮點之一,多項指標均優于其他經濟成分,對廣東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一半,民營經濟已開始挑起廣東經濟大梁,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
2013年,廣東民營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多個領域均強于國有和三資經濟。從整體看,2013年廣東民營經濟增速仍高于8.5%的平均水平,占比超過51%。從工業看,2013年,廣東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282.11億元,同比增長11.2%,增幅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5個百分點,比同期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分別高3.2個、6.8個和4.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0.1%,比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從進出口看,全年廣東私營企業進出口3550.6億美元,增長33.0%,高出外貿總體增速22.1個百分點,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2.5%,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5.4個百分點。而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3.7%,國有企業進出口下降3.3%,集體企業進出口下降1.5%。事實上,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份,全省民營經濟單位數達548.47萬個,民營經濟增加值達21959.71億元,民營企業從業人數2955.33萬人,來源于民營企業的稅收收入達5257.13億元,私營企業出口總額1712.97億美元。
“黨的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推動下,民營企業發展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民營經濟發展活躍,目前廣東民營經濟已經占全省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毙視跃S稱。
發展質量
企業經濟效益好轉 增長質量和效益提升
同樣受益于廣東繼續加快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產業結構優化的同時,廣東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這主要體現在:
一是企業經濟效益恢復性好轉。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5.9%,明顯好于2012年的2.4%增速。
二是財政較大幅度增收。2013年,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增長15.2%,增幅自6月份以來逐月上漲;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6%,增幅與前三月累計增速持平;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3.6%,仍保持較快增速。
三是居民收入穩定增加,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0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9元,同比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四是能耗水平繼續降低。初步預計,全年廣東單位GDP能耗下降幅度高于4.0%,可以實現下降3.5%的預期目標。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4665.13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速低5.4個百分點。高耗能行業能耗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增長3.3%.廣東的低碳行動企業能源消費量僅增長1.5%。
■形勢研判
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
今年經濟有望實現
8.5%增長目標
省長朱小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4年廣東經濟增長目標為增長8.5%。近期,在全國大部分省份紛紛下調目標之際,廣東為何逆勢調高?底氣和依據何在?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對此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幸曉維分析認為,2014年,從經濟運行的基本面看,仍將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從國內的PMI、CPI、消費者信心指數、金融、用電、運輸等先行指標看,全國經濟有穩中向好的趨勢。從國際看,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發達經濟體走上持續增長的軌道,多家機構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3.5%左右。
從廣東實際來看,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提升發展活力,珠三角規劃綱要和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決定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廣東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總體判斷,2014年廣東經濟預計仍將保持2013年的穩定發展勢頭,增速與2013年接近?!毙視跃S表示。他同時指出,國際國內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經濟存在下行壓力,而且廣東本身發展過程中的產業和區域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實體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大,轉型升級任務繁重,面臨的各種挑戰不容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