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初,醞釀已久的省屬商貿、旅游兩大板塊資產重組方案正式獲省政府批準,隨后,新組建的省屬商貿控股集團及省屬旅游控股集團掛牌成立,標志著廣東新一輪國企改革由此拉開序幕。
僅一個月后,2月初,廣東省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總動員會議——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召開。會上,省國資委就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省屬企業改革實施方案稿向地市國資委和省屬企業征求意見,待征求省直有關部門意見后再呈報省委、省政府。會議明確,下一步省屬企業將圍繞落實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有序推進改革,實施重點突破。
2月底,國企改革的聚光燈再次打在南粵大地上。通過廣東省省屬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會,廣東省率先引入民間資本超過500億元,這宣告廣東省將切實推進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為牽引的國企改革。
兩大板塊重組拉開序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末,廣東全省國資監管企業資產總額40729.69億元,同比增長16.04%,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786.70億元,同比增長18.30%;實現利潤總額1068.18億元,同比增長24.73%,首次突破1千億元。
今年初,《中共廣東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資產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大提高,并將“以混合所有制為牽引帶動國有企業改革”列為十五項重點任務之一,要求加快推進。
在此背景下,廣東國企改革步伐逐漸加快。從拉開此輪改革帷幕的省屬旅游和商貿板塊重組,到廣東省省屬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會,僅3個月,廣東省新一輪國企改革輪廓已初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組除了資產整合外,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要求,廣東國資主管部門更強調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選人用人、考核激勵、產權制度、法人治理、商業模式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以此提高企業平臺競爭力與內生動力的激發。重組后的新公司將按照重組方案賦予的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戰略規范運作,以利于新公司與市場經濟更加融合。
混合所有制企業比重將超80%
2月10日,省航運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對其所屬的二級企業——廣東航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豐物業公司)成功改制,并于當日舉行了“航豐物業公司40%股權轉讓簽約儀式”。航運集團副總經理李育良、航豐物業公司總經理徐東風分別代表集團和航豐職工聯合體簽署40%股權的轉讓合同,標志著航豐物業公司由國有獨資的單一所有制轉變為國有控股、員工持股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其中:航運集團實際國有持股比例為60%;由航豐公司中高層管理團隊和核心員工組成的航豐職工聯合體作為公司的新股東,持有該公司40%的股權。
這是廣東省省屬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的一個縮影。
2月底,一場廣東省省屬企業與民營企業對接會的召開再次將市場的目光集聚在這片改革的熱土上。會上,廣東省屬企業與合作方簽約項目10個,引入民間資本超過500億元;推出首批54個項目,計劃引入民間資本超過1000億元,涉及交通運輸、建筑建材、冶金礦產、電力、旅游休閑、金融投資、醫療衛生等13個行業。
記者了解到,初步方案明確提出,除承擔國家政策性職能、特許專營等極少數國有企業外,其他國有企業均可實施資本混合,國有資本持股比例不設下限,國有企業到2015年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計劃到2017年超過60%,到2020年超過80%,二級及以下競爭性國有企業基本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
清單管理為轉變國資監管職能切入點
據了解,按照《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國有資產兼并重組、民間資本參股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僅是廣東此輪國企改革組合拳的頭兩拳,接下來,一系列圍繞激發國企活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改革措施還將有序推進。
上述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要推進以混合所有制為牽引的國企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建立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適應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也是此輪改革的重要目標。
接下來,廣東將通過構建功能平臺,探索國資監管部門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為主的有效實現形式。該負責人提出,做實、做強、做大現有產權交易集團和恒健公司兩個平臺,打造類金融平臺、產業發展基金平臺和城市建設綜合服務平臺。
同時,以清單管理為切入點,轉變國資監管職能,并推進機制創新,激發企業活力。初步方案提出,要建立出資人管理事項清單制度,實行監管清單、報備清單、獎懲清單管理。對于未列入監管清單的事項,則由企業自主決策。
不僅如此,此輪國企改革還將通過增量獎股、虛擬股權、期權期股、崗位分紅權等方式,建立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其中包括,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加快規范董事會建設,到2017年底,競爭性國有企業基本建立起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規范董事會。
為切實有效推進上述措施,有效激發國企活力,省國資委還提出,今年將選擇40-50家省屬企業進行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有核心團隊、有發展前景、有資本價值、代表廣東水平的優勢企業。
名詞解釋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是我國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關鍵詞。讓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相互交叉持股,不僅有利于為各種市場主體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也有利于國企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優化治理結構,提高效率,更好地以市場手段來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人才、資金和活力缺乏的問題。
一年多來,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進一步通過簡政放權,推進結構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他明確表示,“要營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等。
南北對話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
混合所有制助民企沖破“天花板”
“發展混合所有制,對于廣東來說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鐘宏武表示,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批批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破土而出,且經過多年市場經濟的歷練,形成了許多具有相當實力的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占比也非常高。“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相互參股,有利于民營企業增強資源、信貸等方面的優勢,有利于沖破有實力民營企業發展的‘天花板’,甚至進入到原來完全封閉的產業領域。”
但他也強調,并非所有領域都適合向民間資本放開,例如公益型領域。“民間資本在逐利而驅的市場中可能做出傷害社會基本公共秩序的經濟行為。”他說,這也正是未來國企改革的重要取向:多數國企漸次退出競爭性領域,集中于國家命脈的產業領域,發揮國有資本的公益性作用,并以社會公益性、社會責任履行作為考核國企的基本標準。而競爭性領域的國企則完全通過市場化手段公平地參與競爭,形成與民營企業良性競爭的局面。
廣東工業大學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唐更華
以產權多元化分散話語權
“此輪廣東省屬國企改革動作頻繁,一系列動作表明了廣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決心。”唐更華表示,國有企業引入民間資本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此輪國企改革的一大亮點。國有企業引入民間資本有利于沖破藩籬,創新內部決策機制,經營管理更加符合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國有企業真正走向市場,接受市場經濟的洗禮。“該市場化的企業就應該市場化,這是此輪國企改革重點強調的。”
唐更華建議,“國有企業引入民間資本不能僅僅停留在表層。”他說,如果國有企業引入的民間資本占總資本中比重較小,那么民間資本企業的決策權和話語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難以對國有企業舊有行政色彩較濃的內部決策體制產生沖擊,以致民間資本在國有企業中難成氣候,不能根本改變國有企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唐更華說,國有企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關鍵是要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將決策權和話語權分散給多個投資主體,“如果國有資本仍一家獨大,混合所有制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