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因互聯網技術悄然發生變化 移動支付領域WAQ三分天下格局初現
微信發紅包廣東居全國之首
“土豪發紅包啦,快搶!”支付寶和微信之間爆發的“紅包大戰”正在改變人們過春節的方式。
據微信提供的紅包數據顯示,除夕至初五(共六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為32.7億次,除夕當日收發總數為10.1億次。而春節期間發紅包最多的省份排名:廣東省、浙江省、北京市。
支付寶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大年初三(21日),去重后的支付寶紅包總參與人數超過了1億。僅除夕當日24小時內,就有6.8億人次參與了支付寶的紅包游戲,除夕夜晚上的紅包總金額達40億元。
廣深發紅包個數分居全國四六
春節這個傳統節日,正在因為互聯網技術而悄然發生變化。往年,看春晚發壓歲錢是必備傳統,今年發紅包、搶紅包成了新趨勢,而線上紅包5元、10元,甚至1元、1角的小紅包也成為大家過年的“新寵”。“紅包變薄了,圖的是吉利,而不是給錢。我覺得微信紅包挺好的,可以讓紅包回歸新年祝福、好意頭的傳統意義。”家在湖南、但在廣東工作6年的小陳表示。
如果按照發紅包的平均金額計算,全國城市的排名又會有很有趣的變化。數據顯示,截至大年初一,按照發出紅包的個數計算,上海人春節期間總共發出了1039萬個紅包,是全國最愛發紅包的城市,廣州排名第四、深圳排名第六。
但按照發紅包的平均金額計算,廣州市民發送的支付寶紅包平均金額為51.3元,在全國城市排名第100位。這表明,廣州人更多地將紅包作為家人、朋友間的親密互動交流,而非純粹的“發錢”。
“90后”成發紅包主力軍
春節期間人人網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部分90后大學生對于傳統的壓歲錢已經沒有太大感覺,更熱衷于通過手機發紅包。
支付寶官方的數據也顯示,在所有發支付寶紅包的用戶中,90后用戶的占比最大達到50.03%,發出的紅包個數也最多。80后用戶位列第二,占比達39.85%。這也顛覆了傳統中紅包必須是長輩發給晚輩的固有觀念。
此外,數據還顯示,發紅包的用戶中,52.5%為男性,高出女性5個百分點;收紅包的比例則正好相反:54.4%收紅包的用戶為女性,高出男性8.8個百分點。
移動支付格局初現
除了微信和支付寶,手機QQ此次也殺入春節紅包活動,帶來了個人紅包的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方面體現出騰訊已經成了春節紅包這個社交場景的主場,另一方面,此次紅包大戰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騰訊在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整個移動支付領域的WAQ(微信支付/支付寶/QQ錢包)“三國殺”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