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統計局副局長朱遂文解讀上半年廣東經濟運行情況
增速“三高”的背后:轉型升級推動粵經濟行穩致遠
省統計局20日發布廣東經濟半年報: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5萬億元,同比增長7.7%,增幅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實現“三高”。
省統計局副局長朱遂文接受南方日報專訪表示,這“三高”背后蘊含著三方面的積極意義:經濟企穩回升的趨勢逐步明朗;近年來廣東持之以恒、大力推進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轉型升級逐步見到成效;廣東對全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第三產業發展
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8%
南方日報:單從GDP數據來看,第二季度回升幅度較大。與一季度比,第二季度廣東經濟發展有何變化?
朱遂文:一季度,廣東GDP增長7.2%,第二季度的主要變化是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當季GDP增長8.1%,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增長7.7%.分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4%,與一季度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1%,也與一季度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6%,比一季度提高1個百分點。因此,第二季度經濟增速走高主要得益于第三產業增速的加快,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
廣東經濟增長穩定,工業化程度較高,服務業比較發達,加上常住人口全國第一,消費市場龐大,即使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與上年同期比,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速提高0.5個百分點。在服務業中,金融業、房地產業、新業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金融業在股市的拉動下高速增長23.0%,比一季度高1.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7.9%,拉動GDP增長1.4個百分點。房地產業繼續回暖,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5.5%,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11.1%,比一季度提高6.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態發展迅速,推動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4%,比一季度提高1.2個百分點。
■經濟新業態
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7.7萬戶
南方日報:上半年,對經濟和百姓生活影響深刻的新業態發展態勢如何?
朱遂文:隨著簡政放權的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同時互聯網技術不斷滲透到各行各業,催生大量“互聯網+”經濟新業態,廣東經濟發展中的新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支撐作用日益突出。上半年,廣東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促進大眾創業,新登記企業快速增加。截至5月底,廣東市場主體總量突破700萬,達715.44萬戶,約占全國1/10.1—6月,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67.7萬戶,創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長8.9%,新登記各類企業29.11萬戶,同比增長26.3%.互聯網為百姓生活帶來方便,相關產業表現搶眼。通信消費方面,1—6月限上單位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7.1%;6月底,全省4G移動電話戶數已達3058.5萬戶,比上年底增加1588.8萬戶,4G用戶覆蓋率達到20%;全省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87.9%.網上購物方面,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364.11億元,大幅增長52.0%,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拉動消費增長1.1個百分點。網購的火爆帶動快遞業務迅猛增長,上半年全省完成快遞業務20.68億件,同比增長50.8%,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的近1/4.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2.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8.4%.交通提速,高鐵經濟效應日益突出。貴廣、南廣高鐵的開通,極大便利了廣東與廣西、貴州的往來,刺激了百姓的旅游和消費欲望,出行和旅游大幅度增加。1—6月,廣東高鐵共完成客運量5621萬人,同比增長52.0%,完成旅客周轉量157.36億人公里,同比增長59.1%;高鐵客運量占全部鐵路客運量的比重已達43.3%,同比提高10.1個百分點。1—5月,全省接待過夜游客1.26億人次,同比增長8.4%,其中國內游客增長9.0%.追求高品質生活,刺激文體和健康消費發展。1—6月,限上單位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167.16億元,增長23.3%;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34.16億元,增長71.6%;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總額284.26億元,增長16.6%;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商品零售額7.67億元,增長24.1%.1—5月,全省電影票房收入24.5億元,同比增長62.5%.資本市場交易活躍,互聯網助推金融業發展。上半年,股票市場成交活躍,證券成交額成倍增長;6月末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16.02萬億元,同比增長13.3%,主要受股市火爆影響;保險業務保持快速增長,保費收入增長17.4%。支付寶、財付通、網銀在線、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大大方便理財、網上購物、旅游等。
外貿新業態增勢迅猛。上半年,廣東旅游購物出口75.5億美元,增長8.6倍;全省23家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出口91.6億美元,增長44.5%。
??????? ■產業結構優化
工業技改投資勁增80.1%
南方日報:廣東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比較早、力度比較大的地區,今年上半年這方面的情況表現如何?
朱遂文:今年以來,廣東努力采取措施化解經濟下行風險,更加注重通過結構優化調整、科技創新、加大技改力度提升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發展后勁,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繼續提升,經濟發展后勢依然樂觀。
經濟結構方面:繼續優化調整。一是服務業比重提升,經濟增長動力繼續調整。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8%,三次產業經濟總量比重為3.9∶45.4∶50.7,第三產業比重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產業繼續向高端化方向發展。上半年,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6593.02億元,增長8.7%,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635.76億元,增長9.0%,增幅均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48.1%和26.5%。三是國內市場開拓力度大,內銷占比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5.47萬億元,增長3.8%,其中內銷比重進一步提升到72.4%,占比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四是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廣東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4.9%,占外貿進出口的比重提高到43.4%,超過加工貿易占比0.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重要性日益突出,一季度服務進出口257.1億美元,增長6.3%,服務貿易占外貿的比重從去年的8.5%提高到10.7%,預計上半年比重提高到10.8%.五是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地位繼續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長11.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升到44.1%,占比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19.5%,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個百分點,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9.7%,占比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六是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先進制造業完成投資1562.95億元,增長32.5%;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524.73億元,增長46.8%,增速均高于工業整體水平。金融業完成投資61.08億元,高速增長104.2%;信息產業完成投資509.05億元,增長25.2%;文化產業完成投資541.74億元,增長19.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完成投資72.67億元,增長28.7%,均高于服務業投資增速。與此同時,對工業企業的技術升級改造力度繼續加大,上半年工業技改完成投資1220.90億元,增長80.1%.經濟增長質量效益方面:繼續保持和提升。一是財政保持穩定增收,為民生和社會建設支出提供重要保障。上半年,全省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12.56億元,增長11.9%,比一季度高1.6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長11.4%。財政收入增幅比全國地方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在各省市中排第6位,高于江蘇、浙江、山東。二是居民收入增幅平穩。上半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2元,同比名義增長8.5%,實際增長7.2%,實際增幅同比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5元,名義增長8.0%,實際增長6.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6元,名義增長9.1%,實際增長8.0%.三是企業利潤增長加快。1—5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2259.92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6.8個百分點。在40個行業大類中,利潤同比上升的行業有27個,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434.34億元,同比增長2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3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繼續回落至22.3%,比一季度收窄3.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73.22億元,增長7.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庫存量持續減少,去庫存化明顯。5月底,產成品存貨4395.85億元,增長5.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3個百分點。四是能耗水平繼續下降。1—6月,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883.54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3.8%,節能降耗形勢比較樂觀。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同比下降5.2%;納入國家監控的688家重點耗能企業綜合能耗下降7.5%。
??????? ■未來走勢預判
下半年增速或接近上半年
南方日報:您如何看下半年廣東經濟走勢?
朱遂文:雖然,上半年廣東經濟總體保持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目前仍存在進出口形勢嚴峻、實體經濟經營困難、資本市場波動較大、汽車消費動力不足、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有所放緩等困難和問題,結合當前國際和國內發展情況及走勢分析,預計下半年廣東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增速接近上半年。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表現差于預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美國經濟整體向好,但也難以確定加息與否;日本經濟一直低迷;世界金融市場動蕩,復雜因素不斷增加。從國內看,國家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效果逐步顯現,國內經濟環境正逐步改善。從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指標看,主要指標增速二季度以來出現逐月回暖的走勢。從廣東自身看,部分支撐指標和先行指標帶來經濟向好的預期。1—6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2%,比1—3月回升2.1個百分點。貨運量增速繼續回升,1—6月貨運量增長5.7%;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3.0%,增幅比1—3月回升1.9個百分點。
總之,廣東要進一步增創發展新優勢,更加注重從新主體、新產業、新動力的加快發展中要增量、要質量。一方面要努力擴大內需,繼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從轉型升級中獲得新動力;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創新,從改革創新中獲得新紅利。
■“三高”增速意義
對全國經濟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上半年廣東經濟7.7%的增速?增速“三高”說明了什么?
朱遂文:7.7%的增速,比一季度高、比上年同期高、比全國高,這“三高”的背后蘊含著三方面的積極意義:首先,比一季度高表明廣東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保持良好,經濟繼續下行的壓力有所緩解,經濟企穩回升的趨勢逐步明朗。其次,比上年同期高表明近年來廣東持之以恒、大力推進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轉型升級逐步見到成效,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增強,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提升,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正是如此,廣東經濟才能在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逆勢而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成效是實實在在的,比如,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近年來一直保持了發展優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再次,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表明廣東對全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