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中山出臺“兩化融合”意見 5年后萬人機器人數量達100臺

時間 : 2015-07-30 01:07:4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中山出臺“兩化融合”意見,2020年八成以上規上企業要完成新一輪技改

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100億元

  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洶涌襲來的當下,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中國制造2025對中國企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專業鎮基礎雄厚的中山,如何引領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的智能制造轉型?

  近日,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此給出了方向并設立了明確的目標任務。《意見》指出,中山接下來將圍繞大力推進重點企業、行業、產業集群等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全面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簡稱“兩化”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中山市智能制造水平。

  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以上要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萬人機器人數量達100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面向工業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機器人應用??5年后萬人機器人數量達100臺

  “一個班10個小時,生產1萬多個產品,過去是16、17個人全手工完成的,現在只需要一個人操作一臺機器,就可以完成一樣的工作,而且良品率也提高非常多。”據碩泰科技總經理張帆介紹,去年底至今,該企業已經為美的中山工廠完成了5條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

  碩泰科技是為企業技術改造提供智能無人工廠體驗、智能改造方案制定等一站式公共服務的專業企業,亦是組建“中山市智能改造公共服務平臺”的重要企業之一。張帆介紹,和眾多制造業企業一樣,美的中山工廠近年來遭遇到了日益顯著的“招工難”問題,過去依靠大量手工勞動力完成的工作,受到嚴峻挑戰。企業無奈之下,開始探索“機器換人”。

  第一臺智能化設備引入后,風扇齒輪箱裝配一項工作,一條生產線就完成了過去16人的工作量,而且良品率也大幅提高。過去的純人工操作,被一條條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替代。目前,該工廠中已經完成了第5條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

  企業層面的摸索嘗試,與市政府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籌劃不謀而合。此次出臺的《意見》指出,市政府接下來將以提高裝備智能化率、成果轉化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優等品率、節能減排率、土地產出率和生產安全率為主攻方向,推動全市現有產業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落后的生產設備,大力開展人工換機械、機械換自動、單臺換成套、數字換智能,不斷提升裝備智能化技術水平。

  據了解,除了線上的服務平臺之外,碩泰科技還將在東區伊電園建立一個面積4500平方米的4層“機器人綜合體”。在綜合體一樓,將設有400平方米,按照工業4.0理念建設的機器人示范觀光“無人工廠”,企業經營者可以通過多角度觀察現成的“機器換人”生產線,借此了解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而在綜合體三樓,則將為企業展示如何通過“機器換人”,突破共性技術。

  碩泰科技的“機器人綜合體”新項目,映射的是未來中山制造業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實現智能化生產的前景。中山市政府正大力推進實施“機器人應用”計劃,此次印發的《意見》披露,今后中山將按照部分環節“機器人應用”、自動化生產線、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等形式種類,分類組織實施“機器人應用”專項計劃。以項目推進、工程示范、行業推廣為主要手段,積極探索機器人商業推廣和營運模式。

  先進裝備制造業??5年后產值沖刺5000億元

  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需要智能化工業母機的引入。中山在推進下游的制造業升級的同時,也在著手同步大力發展上游的“高、精、尖”智能裝備制造產業。

  《意見》指出,中山將統籌全市土地、資金、電力等要素資源,重點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核心技術和市場的高、精、尖裝備制造企業傾斜。通過集中扶持,培育工業母機等骨干潛力企業快速成長。加快智能化裝備的產業化和示范應用,大力提升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的整體水平。力爭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2017年達到3000億元,2020年達到5000億元。在先進裝備制造業領域培育一到兩個五百億級企業,促成兩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裝備)、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節能環保裝備、衛星及應用)。

  “目前正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說白了就是裝備的更新換代。同樣的一個新款的空調,它做一個機芯是圓弧形的,那我們也不斷研發調試工業母機產品,以適應新需求。我們一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在一千萬以上。”奧美森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龍曉斌介紹,在進入行業之初,國內很多廠家都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工業裝備。而如今奧美森研制的產品,也已經跟國外進口的工業裝備性能接近,慢慢追回同一起跑線。

  “現在呢,我們設備的先進性基本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些設備的創新意識還走在國外技術前面。”龍曉斌表示,目前國內裝備制造業從事“工業母機”生產的企業,發展前景非常大。

  市政府也正越來越重視大力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核心競爭力、有市場前景的工業機器人。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本體、控制器、減速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應用。積極利用工業機器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生產和運行效率,促進工業領域的產業升級。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應用示范工程,在工業機器人用量大的家電、五金等行業開展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示范。

  同時,中山還正加快推進智能化信息技術在工業產品上的嵌入式應用,提高工業產品信息化率。突破無線通訊、智能路由、智能安全監控、人機交互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具有互聯網后臺支撐的智能家居產品體系,引導傳統家電家居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云應用??助推傳統產業接軌“互聯網+”

  傳統制造業的生產設備需要升級改造,生產模式同樣需要升級改造。《意見》指出,應采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營銷等生產模式,推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拓展企業網絡化智能制造,支持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建設自動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開展線下制造與線上商務相結合的O2O制造模式。

  “云應用”如何讓制造業也披上“互聯網+”的新衣裳?生產小家電的中山熊悅電器,在泡茶機中嘗試這一理念。

  今年5月份,中山熊悅電器在微信朋友圈發起“百萬泡茶機免費送”活動,首日收到300多份申請書。根據計劃,熊悅電器會在3個月內免費贈送出1500臺自動泡茶機到全國各地的茶葉店。免費贈送泡茶機,自然不會是虧本生意。據介紹,每一臺泡茶機就是一個體驗店,而泡茶幾上的二維碼將成為公司產品的推廣接口。

  “只要一臺泡茶機能帶來4個新客戶,我們就不會虧本”,熊悅電器總經理潘毅強表示,公司的構想,遠不止全國遍地開花的免費體驗店其真正用意在于整合茶葉消費市場。這種“云茶機”的新產品,每一臺機器都是一個智能終端。消費者喜歡什么茶葉、茶葉還剩下多少,都會通過熊悅電器搭建的云平臺互聯互通:茶商可以通過云平臺推介茶葉,消費者也可通過云平臺購買茶葉。

  中山熊悅電器的互聯網運作思維,僅僅是當前中山正在掀起的“互聯網+傳統家電”浪潮的一個縮影。對于這個跨界融合領域,《意見》指出,中山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兩化”融合支撐體系,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提升工業電子商務能力,支持面向工業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壯大、創新商務模式,支撐和帶動制造企業業務流程優化。

  專家點評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丁力:

  “機器換人”應從企業需求入手

  中山市委、市政府希望通過“兩化”深度融合,來推動中山制造業轉型升級,符合大形勢。中山有自身的特點,即專業鎮經濟發達,以家電、家居、服裝等傳統產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可否智能化,如何智能化,值得研究。

  縱觀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好的國家不多,主要為日本、德國、美國等。以日本為例,之所以機器人產業發展較好,是因為具備較好的工業和信息化產業基礎。與其相比,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基礎顯得較為薄弱。

  產業的發展有一個過程,從數碼化到自動化,再到智慧化,智能化,不能一蹴而就。作為珠三角城市,中山的經濟在全省有一定的地位,但創新的能力與產業的發展后勁,在某種程度上仍無法與其他城市相比。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可以用機器換人,但換了之后,企業是否就降低了成本,實現了利潤增長呢?種種跡象表明,機器換人并未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我覺得,我們從提出“機器換人”到實行“機器換人”略顯倉促,沒有一個適應或過渡的過程。反觀日本,其機器換人最初是以福利工廠的形式來進行探索,即將一些殘障人士安排到企業中工作,通過他們將人的手、腳、眼等從車間中解放出來,從而真正實現“機器換人”。因此,我們在探索“機器換人”的過程中,也要從企業的需求和實際出發,不能“一哄而上”。

  另外,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能過多依靠招商,而是要以發展本土為主,培養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在本土企業的基礎上,引入部分項目或技術,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政府要采取引導的方式,用指導性、建議性的意見和方案來推進這一工作,而不是強制性地推動。

  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

  “機器換人”難度大扶持政策要更明確

  此次文件是對此前出臺的《關于推進新型專業鎮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細化和具體化,和其他城市的“機器換人”、產業智能化等區別不大,但符合中山的發展實際。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剛性增加,以及內地經濟不斷發展,中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難以為繼,必須向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如何轉?采取“機器換人”或實現產業智能化是可行的辦法。中山傳統產業發展的現狀決定中山必須走這一步。

  早在幾年前,周邊城市,如深圳、佛山就已提出“機器換人”,并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相比而言,中山已經慢了一拍。在這種情況下,中山要繼續保持產業集群和工業發展的優勢,就必須更好地推進機器換人和產業智能化。然而,與其他城市相比,中山推進這一工作的難度更大。

  “兩化”深度融合涉及巨額投入,會增加企業的資金投入。而且,產業智能化對企業工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山過半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既缺錢又缺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推進這一工作,更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和扶持,而且這些扶持政策要清楚、直接且明確。

  “兩化”深度融合目標

  到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以上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萬人機器人數量達100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面向工業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20年,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