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柜上裝上物聯網模塊后,利用其GPS功能,雪糕生產商能隨時監控每個冰柜的地點及運作情況,以便售后維護。通過RFID的射頻識別技術,還可以隨時了解商品的市場銷售情況,以便調整銷售策略和隨時補貨。
類似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近3年來司南物聯已經為國內近百家企業度身定制。當前,“物聯網”理念日漸風靡,電子信息產業因其具有產品增值空間大、產業帶動能力強、創新關聯范圍廣等特點,成為各地搶占未來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在中山,以司南物聯等企業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態勢。
作為技術與資本密集產業,電子信息如何在貢獻GDP和就業崗位的同時,改變“單兵躍進”的局面實現抱團突圍,承擔起聚集高端人才、驅動中山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使命?
53家企業總產值近800億元
投資1億元搭建中山第一個大型測試場,建設基站、微波、射頻三合一的綜合性研發大樓,投5000萬元用于產線自動化改造,積極推動生產自動化進程實現生產系統的減員增效……
步入2015年最后一個季度,廣東通宇通訊集團更加忙碌,產業化改造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從2G、3G一路追趕,目前該企業已在國內通信設備行業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市場地位。
通宇通訊所從事的領域,被稱為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即在集成電路、軟件、光電顯示、現代通信、汽車電子等電子信息領域占有領先優勢的產業。
據統計,在世界500強企業中,電子信息產業所需的科技人員數量是傳統產業的5倍。而該產業產生的回報也遠非其他產業可比。國際電信聯盟測算,通信基礎設施投入每增加1%,居民可支配收入將增加3%.正因為如此,各發達國家紛紛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2012年,國務院公布的七大類“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赫然在列。
作為珠三角重要工業城市,中山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家底優厚。早于2013年中山提出的“新三百”計劃中,就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未來產業。今年初,中山市委印發《關于推進新型專業鎮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通過“兩區四帶多集群”戰略,構建中山現代產業體系,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再度上榜。
就中山目前的產業現狀而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距離千億目標還有多遠?
2014年全市納入工信部統計范圍的53家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實現產值798.5億元,同比增長了7.8%.由此可見,中山電子信息產業距離千億目標僅有一步之遙。
“兵團突圍”依舊任重道遠
放眼中山,當前已經形成了以火炬區中國電子(中山)基地為龍頭,以南頭鎮中國家電制造基地、小欖鎮中國電子音響產業基地、東鳳鎮中國小家電專業鎮、黃圃鎮中國家電產業配套創新基地等為支撐的、較具特色的區域產業布局。
以火炬區為例,在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10余年間,就吸引了一大批高端電子企業,形成了平板液晶顯示、電腦及周邊設備等幾個高科技產業集群。如以緯創資通為龍頭的液晶顯示產業,帶動了宏碁信息、廣碁、建碁、宏鉅光電等多家配套企業。
在火炬開發區之外,小欖鎮以達華智能為代表的企業是全國RFID行業的龍頭制造企業;在三角鎮,上市公司伊頓電子是印刷集成電路行業的隱形冠軍;在南區,以北斗衛星應用的產業園正在悄然崛起。
然而,由于高端電子信息企業地域分散,龍頭帶動能力欠缺,導致“單兵躍進”現象明顯,實現“兵團突圍”依舊任重道遠。與之相比,近年來中山周邊城市的電子信息產業更趨向于集群化發展:
以東莞、深圳、廣州和惠州為中心基本形成了電子計算機智造基地;以深圳、廣州為中心基本形成了通信設備制造基地,建成兩個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佛山市顯示器件、惠州視聽產品、順德家用電子產業三個國家級產業園,擁有TCL、康佳、創維、步步高等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均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和品牌。
人才瓶頸,也是制約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大掣肘。
長寶科技相關負責人認為,電子信息行業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行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行業經驗要求較高。一般來說,一個合格的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期多在3年以上,而兼具硬件、軟件知識的復合型高端人才則更是難以獲得。因此,專業高端人才的匱乏,往往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穩定的技術團隊對企業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
與家電企業智能化升級融合
面對當前高端電子信息企業“單兵躍進”的現象,中山如何才能實現抱團突圍,快速打造出千億高端電子產業集群?
有專業人士指出,打造高端產業集群,最快捷的辦法是立足于本地優勢資源,圍繞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區域,通過促進要素聚集,做強做大主導產業鏈,吸引配套產業鏈,進而形成具有綜合優勢的產業集群。如余姚的塑料產業集群、江蘇的吳江絲綢產業集群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形成的。
中山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指出,中山的家電產業基礎扎實,南頭鎮、小欖鎮、東鳳鎮、黃圃鎮等都有家電音響制造和配套基地,“如果中山將打造千億高端電子產業集群跟傳統家電企業智能化升級有機結合,見效會更快。”
“中山幾個重點產業,無論是家電、廚衛、燈飾,還是健康產業,都屬于現階段市場接受程度高、物聯網融合門檻低的產業。像華帝、新盛世、香山衡器等,都已經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司南物聯的總經理張力告訴記者,該公司之所以會選擇在中山扎根,一大原因也是中山現有的產業基礎跟電子信息產業,特別是物聯網契合度極高。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提出不同意見。該人士認為,產業集群的形成,最直接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如果中山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進大型終端企業,并圍繞終端企業完善配套,則空間更大。”某業內專業人士分析稱。
抱團統籌發展,不僅是民間的共識,也正在成為政府的具體措施。
今年7月,中山市經信局印發了《中山市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專項資金主要采取無償資助、貸款貼息和投入資助三種方式,集中對軟件、信息服務業載體建設、社會服務領域的信息化應用、集成電路設計、寬帶建設等領域進行扶持。
■專家觀點
引“金融活水”激發產業活力
中山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士倫認為,中山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家電市場龐大。當前,中山在生產這個領域的終端產品有一定優勢,但是對于一些高端原配件的生產和智能化應用等,與周邊一些城市還存在差距。
不過,經過多年的努力,當前中山已經進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高端電子企業,為高端電子產業發展集群化積累了基礎和經驗。從基礎原配件到終端應用,中山的高端電子產業鏈已經越來越完善。在這個基礎上,中山提出打造高端電子產業集群,不僅基礎扎實,而且市場廣闊。
梁士倫表示,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對人才和技術的要求比較高,中山發展高端企業方面人才積累較為薄弱,也缺乏一定的研究機構和團隊。因此,中山要打造千億高端電子產業集群,首先應加大對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強對與信息產業相關的研究團隊和新型研發機構等平臺的扶持力度。中山可抓住創新驅動發展大戰略這個契機,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建立聯系,促進產學研合作。
其次,新型高端產業的發展有賴于金融資本的支持,雖然當前進駐中山的金融機構比較多,但風投機構、創投機構均比較薄弱。這些機構對產業集群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山可在適合的條件下多引進這類企業,形成一定的創投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