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何打造國內制造業一線城市?
佛山提出五大領域定位新構想,為“制造強國”和“供給側改革”探路
珠三角國家創新示范區建設啟動、全國首個“互聯網+”眾創金融示范區落戶、廣東國際合作區掛牌啟建……進入11月以來,佛山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創新示范的焦點。
從工業轉型升級動員大會、《中國制造2025》佛山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出臺到發起中德工業城市聯盟、舉辦“互聯網+”博覽會等一系列盛事,其背后都共同指向一個發展命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在“十二五”即將結束,“十三五”拉開帷幕之際,十八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集結號,不久之后,中央又頻頻釋放出“供給側改革”的重大經濟信號。在此背景下,作為中國制造重鎮的佛山于近日首次提出了“十三五”五大領域的新定位構想,明確要爭當中國制造業的一線城市。
時間表
向3萬億“工業強市”沖刺
近日,一組數據令佛山制造業為之一振:佛山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排全國第5、全省第2,今年工業總產值預計可達2萬億元。
然而,目前佛山的產業結構仍以傳統制造為主,雖然體量較大,但集中度不高,處在產業鏈低端,整體創新能力不強。今年以來,佛山密集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希望通過政策引導產業由大變強。
今年5月初,佛山發起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動員大會,在2015年—2017年間,全市計劃統籌帶動124億元集中支持工業轉型升級,要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5500億元。僅僅20天之后,佛山市“互聯網+”行動計劃又正式對外發布,預計用3年時間將佛山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應用創新的試驗區,成為全球“互聯網+”中心。一個月后,《中國制造2025》佛山行動計劃也正式印發,提出將重點發展智能裝備、汽車制造業等6大領域。
“如果進一步努力,‘十三五’期間工業總產值達到3萬億的話,我們能不能進入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說,佛山在“十三五”完全可以努力成為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的龍頭城市、全省民營經濟第一大市,甚至進入全國制造業一線城市。
坐標系
“量”與“質”越洋對話
除了從內部為產業注入增長的動能外,佛山也將視野進一步打開,希望通過在對標國際中確立自己的升級方向和開放體系。
今年9月份的“互聯網+”博覽會上,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高峰對話是佛山產業界的一件盛事。德國一直是全球制造業品質的標桿,而中國則是規模和市場的代表。借著“互聯網+佛山”的契機,“質”與“量”進行了越洋萬里的握手。
就在活動的當天,來自德國工業4.0代表團等8家機構及企業,與佛山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同意建立合作機制,幫助佛山企業提供機械制造、精密制造、生產自動化方面的技術支持。
佛山牽頭組建,并聯手其他10座城市正式啟動了中德工業城市聯盟。該聯盟將以中德工業服務區為依托,重點將在經貿拓展、產業合作、資本投資、教育培訓、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實現聯盟城市間的優勢互補、抱團發展。
不久前,省商務廳正式宣布與佛山順德攜手共建“廣東國際合作區”。該合作區將在“創新投資促進模式,推動產業高端化”、“突出直接合作,建設中歐會展基地”等六大領域進行全面推進全省國際化合作的探索。
路線圖
提出五大領域定位構想
上周,美的與國內語音識別先鋒企業科大訊飛牽手,這是繼其與國際機器人產業巨頭安川電機合作之后,再度加快人工智能布局。
這樣的傳統產業轉型也照應了近段時間中央“供給側改革”的思路。隨著投資、出口、消費的“三駕馬車”的疲軟,如何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提高有效供給將成為今后經濟發展的主線。在此背景下,除了注重總量擴大外,佛山也將更為關注結構和效率的升級,創新產業的增長模式。
“戰略新興產業要在短時間內占主導地位比較難,現在上千億的產業仍然是傳統產業,必須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劉悅倫說。
而就在“十二五”即將結束,“十三五”拉開帷幕這一關鍵節點,佛山在五大領域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定位構想。
在產業發展的角度,將致力于打造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廣東民營經濟第一大市和珠西裝備制造業龍頭城市;在結構調整的角度,要爭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典范城市、創新驅動先鋒城市、產業金融中心城市、制造業服務化領頭城市;在區域發展的角度,佛山要打造成為區域一體化發展重要節點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要成為生態環境修復示范城市;在改革創新的角度看,要成為體制機制改革前沿城市。南方日報記者羅湛賢
■聲音
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
依靠深化改革提振企業家信心
近年來,佛山的發展路徑尤其是民營經濟、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不斷突圍,正引發從廣東到中央、從媒體到學界的密切關注。“中國制造2025如果率先從佛山走出去,佛山的實體經濟能夠率先在中國走出去,對我國‘十三五’實現‘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有示范作用。”劉悅倫說,正是基于此,佛山目前已經成為中央和廣東關注的一個重鎮。
“佛山作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傳統制造業大市,是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縮影和樣本。”劉悅倫表示,對佛山和全國來說,經濟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項目問題,更不是資金問題,而是企業家的信心問題。穩定企業家信心,必須依靠深化改革。接下來,佛山將重點從降低企業成本、促進金融創新、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等領域進行探索,提振企業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