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河源探索創新發展道路 建設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

時間 : 2016-01-04 17:02:3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河源市委書記何忠友接受南方日報專訪

詳解欠發達山區創新發展道路建設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

  市委書記專訪

  翻開河源市“十二五”收官成績單,一個直觀感受是“快”:過去五年GDP年均增長約11%,預計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均比2010年翻一番,新增10個發展大平臺……

  近日,河源市委書記何忠友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在過去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河源將以創新、開放等理念為指引,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努力建設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同時將加強全方位對接,主動融入深莞惠經濟圈。

  ◎談發展成績

  “國字號”平臺成騰飛引擎

  南方日報:當前正值“十二五”收官、“十三五”開局之際,回顧過去五年,河源市取得了怎樣的發展成績?

  何忠友:過去五年是河源市振興發展的五年,各方面都取得不錯成績。2012年河源燈塔盆地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15年初河源市高新區又獲批國家級高新區,均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一工一農兩個“國字號”平臺是河源騰飛的引擎。此外,河源所轄五縣兩區的工業園全部被評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產業集聚區),江東新區也于2013年11月獲得省批復,如此河源市就有了10個發展大平臺。

  “十二五”期間,預計河源市產業園五年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約4400多億元、年均增長約22%,實現稅收85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約1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培育超百億產業集群2個;全市省級產業園區累計獲評省優秀16次,共獲得省各類扶持資金近30億元。五年來,河源市共安排重點項目424個,累計完成投資近800億元;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約1800億元,總量比“十一五”增長81%左右。

  中興通訊這艘“手機航母”已落戶河源,預計2021年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以上、稅收超10億元,為河源市加快打造“珠三角東側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和“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山區市,河源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交通落后?!笆濉逼陂g,河源謀劃和推動了8條高速公路和兩條高鐵的建設,未來將形成“五縱四橫”的高速公路網,高速通車總里程將由目前的234公里增加到840多公里;贛深高鐵和杭廣高鐵將讓河源形成“一縱一橫”的高鐵網。

  過去五年,河源累計投入民生發展資金約635億元,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市。第二輪扶貧開發“雙到”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4億元,283個重點村平均村集體收入比幫扶前增加7.7萬元。

  2015年初,河源探索建立了信訪事項首辦責任制,全面壓實了各級各單位的信訪責任,全國網上信訪信息系統部門覆蓋率在全省排第一位,到省、市信訪的批次和人數大幅下降。

  ◎談開放發展

  四大方面對接全面融入深莞惠

  南方日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開放發展,省里也明確提出要打造“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都市圈,未來幾年河源將如何更好地融入珠三角?

  何忠友:2015年8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河源調研時強調,河源要把主動融入深莞惠經濟圈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未來五年,河源將加強與深莞惠經濟圈的全方位對接。

  首先是交通對接,全力推動河惠莞高速、贛深高鐵等規劃建設,大幅拉近河源與深圳、東莞、惠州、汕尾的時空距離,實現與深圳一體化、與惠州同城化、與東莞協同化發展,通過汕尾增加一條出海通道。

  其次要加強產業對接,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使河源與深莞惠經濟圈成為經濟共同體。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中興通訊落戶河源的效應,全面對接珠江口東岸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發展,吸引深圳、東莞、惠州更多的電子信息類企業項目落戶河源,加快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

  另外要加強創新機制的對接。我們將與深圳、東莞、惠州、汕尾四市簽訂《共建區域創新體系合作協議》,積極借力深圳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深圳共同建立和完善協同創新平臺共享共建機制、創新資源開發共享機制、創新服務對接機制和創新人才聯合培養等機制,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支持。

  我們還將加強與深莞惠發展理念的對接,積極學習借鑒深圳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成功經驗,學習深莞惠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經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不斷提升河源市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談創新路徑

  每年安排2.9億元企業創新資金

  南方日報:創新是新時期發展的主題,河源市高新區是粵東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高新區,未來幾年河源如何利用這一平臺,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力,探索出適合欠發達山區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何忠友:過去我們總是習慣性認為,創新是“高大上”的,是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專屬,其實并非如此,創新對河源等山區城市同樣重要。早創新、早主動、早受益。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創新發展將成為主流。

  未來幾年,河源將堅持以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以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努力建設環珠三角新興產業集聚地。

  我們將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重點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支持骨干企業創建國家、省高新技術企業或創新示范企業,推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建設,重點將河源高新區打造成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

  要引進科技力量,深化拓展政產學研合作,壯大國家信息中心(河源)合作研究中心和河源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平臺,力爭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等在河源設立分院或研究所,為河源重點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并且我們要實施開放性創新戰略,支持企業加強與港澳臺、廣深莞惠等創新資源密集區域的科技合作。要以國家級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為載體,做大做強“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廣東省光伏產業基地”“新一代移動通信終端制造產業基地”“北斗科技應用基地”等創新平臺。

  另外要積極發展創業孵化基地,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基地”的創新創業平臺,爭取“十三五”時期各縣區建成運營1家以上孵化器。今后幾年,河源每年將安排2.9億元扶持企業技改創新。

  未來五年,河源將緊跟“互聯網+”的時代潮流,推進“4G”網絡全市全覆蓋,打造全省光纖城市,為創新增添動力。日前,河源市出臺了《關于推動河源市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從今年起將連續3年每年統籌安排至少3000萬元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談綠色發展

  打造嶺南健康休閑旅游名城

  南方日報:綠色發展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理念,河源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旅游資源,在江東新區及全市的規劃建設上,河源將怎樣踐行“綠色”理念?

  何忠友:江東新區是河源未來發展的增長極,我們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城融合等理念,努力建設生態優美、產業高端、宜居宜業的城市。

  在產業發展方面,江東新區將重點培育發展新型電子信息與LED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科技與生命健康產業等三大主導主業。與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廣東北斗公司共同打造基于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產業集群基地,同時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產業協會合作,引進基因檢測、醫療器械高端制造等項目,打造極具嶺南特色的“生命核源”產業谷和“生命健康谷”。

  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我們規劃了334平方公里的生態走廊,把綠帶延伸入城市,建設“丘水趣城”。同時將以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引領江東新區建設,推動信息化與城鎮化協同發展,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目前江東新區已完成城市起步區土地房屋征收4.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土地房屋征收3.4平方公里,已簽約落戶項目13個、總投資83億元。預計到2020年,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62億元,常住人口達18萬,城鎮化率超過70%。

  以江東新區為引領,未來河源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以萬綠生態旅游產業園為主戰場,重點建設巴伐利亞莊園二期、客天下。河源水晶溫泉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項目。最近中信國旅與河源簽約,“十三五”期間將在河源投資100億元建設白堊紀恐龍主題公園,這將成為河源生態旅游的又一亮點。

  同時河源市將著力培育以養老、養生和特色醫療服務為代表的健康服務產業,爭取到2020年初步建設成為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嶺南健康休閑旅游名城。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