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走在全省“五位一體”協同發展前列
創新驅動再塑中山發展優勢
亮點巡禮
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區的中瑞工業園即將啟動精密制造示范區的新廠房——美國硅谷創新團隊昂帕公司的IC—LED產業化項目將在這里投產。這個以“整燈芯片化”技術改寫LED產業的項目,被寄予撬動整個照明產業革命、引領IC—LED上下游產業集聚的厚望。
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導向的產業布局,正在改寫中山的制造版圖。站在“十三五”起步區的中山,創新變革不僅僅發生在經濟領域。事實上,圍繞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經濟、社會、生態體制改革,都以創新驅動為主線,逐漸步入了深水區,繼續走在全省“五位一體”協同發展前列。
裝備制造業躍升“第一集群”關鍵詞:調結構、就地轉型
位于中山南區的奧美森智能裝備公司,是主要從事研發制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董事長龍曉斌透露,企業每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在千萬以上,憑借技術突破,他們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包括奧美森在內,一批“專、精、尖”的中山“工作母機”企業,在各自的領域中優勢漸顯。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珠中江片區要結合自身特點,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把先進裝備制造業作為主攻方向”目標,中山市發揮臨海裝備制造基地、翠亨新區先進智造區的優勢,主動把裝備制造業向打造珠西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靠攏,該產業集群躍升“第一集群”,預計到2017年產值達3000億元,成為珠江西岸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作為珠西“工作母機”企業擁有量第二的城市,中山目前已有120家“工作母機”類裝備制造企業,85家為省骨干母機企業,其中明陽風電為全省唯一一家產值超百億的“工作母機”企業,骨干企業數量和產值分別占全省的22.13%、27.46%。
為奠定“工作母機”的產業優勢并撬動新一輪發展,中山市將籌備出臺《關于促進工作母機類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計劃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工作母機企業的發展,并在人才引進、科研平臺支撐等領域進行重點扶持。
二次創業打開“歐洲之窗”關鍵詞:借外腦、對標國際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帶著發展新型專業鎮命題的中山市,也將迎來與國際市場耦合的新需求。去年11月,薛曉峰率中山市經貿代表團出訪南非、以色列、瑞士等地,以“走出去”和“引進來”為兩大主線,開展了鏈接國際市場與智庫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活動。
中山經貿代表團首站前往非洲南大門——南非約翰內斯堡。在當時舉行的2015年廣東(南非)商品展覽會中,中山是全省唯一設立單獨展館的城市。據統計,展會當場意向訂單總額預計超過1億美元,其中,華藝燈飾、歐普照明各簽下了3000萬美元的供貨合同。為進一步深耕南非乃至整個非洲市場,中山還嘗試開拓了全球貿易合作新機制,與南非互設雙邊貿易平臺,預計此舉可“促進中山進出口貿易實現成倍甚至幾何級增長”。
此次出訪,中山還將“引智”站放在了以色列,將積極吸引以色列科研成果前來孵化,同時搭建域外科技人才資源應用渠道,推動高科技無人機、尖端機器人等關鍵技術領域的越洋協同創新,進一步優化區域創新生態。此外,中山還在蘇黎世設立了駐歐洲經貿代表處,為二次創業打開“歐洲之窗”。中山市駐歐洲經貿代表處首席代表王致認為,國內現在和歐洲大發展時期非常類似,擁有廣闊的市場。中山產業類別豐富,幾十年的工商業發展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和國際合作經驗,可以成為歐洲企業新的發展基地,同時豐富和優化中山本地的經濟構成。
爭當全省加強社會建設排頭兵關鍵詞:釋活力、引領善治
在中山的街頭巷角,榕樹祠堂,社區商鋪,遍布著1100多個修身學堂。在這里,經常傳唱著市民喜聞樂見的身邊好人好事和民俗鄉約,見證了四年多以來中山市全民修身的社會自覺與民間力量。與經濟領域的創新同步,中山的社會治理創新也取得了新的探索經驗,為“五位一體”協同發展提供新的注腳。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五大理念,強調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2011年以來,中山市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始了先行先試的探索,開展全民修身、全民創文、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全民防“醫鬧”、全民除“三害”、全民公益、全民綠化、全民創衛和全民治火十大全民參與的社會治理行動,探索具有中山特色的社會善治之路。
2015年12月,由中山市社會工作委員會和中央部門合作共建中國社會創新(中山)基地開園啟用。這是省內首個社會創新基地,成為該市全民參與社會治理行動的總部基地,未來將帶動中山“全民+”社會善治模式向高位突破,爭當全省加強社會建設排頭兵。
數讀
“十二五”總結
經濟
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將突破3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9.4萬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0.2%、9.1%;
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計超280億元,比2011年初翻一番;
改革
五年來轉移行政權限310項,下放鎮區行政審批類事項158項和1635項除審批外的行政執法事權;
建成全省最大的“一站式”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審批事項時限縮短設施一大批。
全面小康
確立2017年為中山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年,全面小康綜合指數達97%以上;
力爭比全省提前一年實現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目標
創新體系
力爭年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較2014年增加128%;
新型研發機構力爭達到20家左右,較2014年增加150%;
孵化器力爭達到20家以上,較2014年增加100%;
發明專利申請量力爭年內達到6700宗,較2014年增長100%。
(數據截至2015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