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歐低碳生態城市綜合試點項目開局良好,五大理念貫穿建設全過程
走進南方唯一試點 看綠色發展“歐洲范”
珠海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車輛基地近期投入使用、瀝溪垃圾填埋場封場二期工程春節前完工、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啟動……臨近猴年春節,珠海中歐低碳生態城市綜合試點的示范項目建設頻傳好消息,為珠海國際宜居城市建設增添新亮點。
去年3月,經中歐雙方聯合評審,珠海成為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綜合試點城市,是全國兩個綜合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南方唯一入選城市,肩負著為低碳生態城市發展探路示范的重任。
在建設過程中,珠海堅持綠色發展,對標歐洲先進經驗,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以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前山河綠色建筑示范區等八大項目為示范,在城市緊湊發展規劃、清潔能源利用、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水資源與水系統、垃圾處理處置、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綠色產業發展等九大領域進行積極探索,目前已取得預期成效,實現了良好開局。
據了解,今后珠海將以中歐低碳生態城市試點為重要抓手,進一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爭創城市綠色發展的示范,力爭早日建成國際宜居城市。
進展TOD小鎮車輛基地基本成型
走進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交錯的有軌電車軌道映入眼簾,旁邊的居住社區則在加快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一個集居住、綜合商務、車輛段綜合開發、公共活動、綠化、濱水等六大空間于一體的上沖TOD小鎮將浮出水面。在這里,居民的出行將更加便捷,不再受交通出行的困擾。
據珠海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錫根介紹,占地7.5公頃的現代有軌電車上沖車輛基地已基本成型,目前正進行車輛調試,預計近期投入使用。基地附近的住宅項目進展也相當順利,其中“華發未來薈”住宅項目已全面封頂。
在中歐低碳生態城市綜合示范試點項目中,進展順利的不止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綜合試點的范圍囊括城市緊湊發展規劃、清潔能源利用、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水資源與水系統、垃圾處理處置、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綠色產業發展等九大領域共27個試點項目。
在確定試點項目后,珠海迅速成立了中歐低碳生態綜合試點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的實施意見》,成立項目管理辦公室,全面負責珠海市試點項目的統籌協調、溝通聯絡、監督評估等工作,初步搭建了較為完備的工作機制。
經過“精挑細選”,包括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試點示范項目、前山河綠色建筑示范區項目等在內的八大項目率先啟動,目前已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西坑尾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及水泥窯技術提升項目正加緊推進。其中,占地3.7萬平方米的瀝溪垃圾填埋場封場二期工程將在今年春節前完工,并改造成一座生態公園,讓城市多一處綠水青山。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北山村更新項目建設取得進展。目前華發北山文體公園已經建成,在此基礎上,珠海正加緊推進《北山區域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讓舊村再展“新顏”,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西部中心城區B片區海綿城市建設也提上議程。其中,1號主排河已完成初步設計,正在完善各項報批手續,力爭今年1月份開工建設。
理念開放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為核
環保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天然的地熱資源來進行熱量交換,通過滿鋪在樓板的細小管道控制室溫;在建筑物上加裝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進行供電;綠道驛站串聯濱水空間,讓人流連忘返……未來的前山河,將成為珠海低碳生態發展實踐的代表。
按照計劃,前山河綠色建筑示范區項目將引入包括雨水花園、霧森降溫系統等綠色技術,打造成中國領先、歐美聞名的綠色建筑示范區和公共藝術展示區。
前山河綠色建筑示范區項目是珠海堅持綠色發展的縮影。在珠海中歐低碳生態綜合試點城市建設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發展理念成為貫穿全程的主線,而人則是所有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這其中,綠色發展是各項工作的核心要求。在珠海試點的9大領域中,清潔能源利用、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水資源與水系統、垃圾處理處置等一半以上的領域,與綠色發展直接相關,這些項目將推動珠海營造更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使城市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與此同時,珠海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在中歐低碳生態城市試點建設中,珠海注重利用歐洲先進的低碳環保技術,以科技為動力提升城市低碳環保水平,同時改革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推動綠色產業發展,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動力,釋放城市發展新動能。
以試點城市建設為切入點,珠海也以開放理念促進綠色發展,全方面學習借鑒歐洲城市發展先進理念、技術和經驗,積極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在不斷深化開放的過程中,歐洲在低碳生態城市方面先進的經驗、做法也有望在珠海“落地生根”,引領珠海的綠色發展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
意義助力國際宜居城市探路新型城鎮化
2016年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2020年基本接近國際宜居城市標準、2030年基本建成國際宜居城市……珠海的城市發展藍圖,路徑異常清晰,打造國際宜居城市,是這座中國最宜居城市的夢想。
中歐低碳生態城市綜合試點項目則為珠海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提供了最好抓手。珠海市中歐低碳生態綜合試點城市項目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珠海市住規建局局長王朝暉表示,珠海要建設國際宜居城市,必須向世界公認的宜居城市學習,在具備基礎的領域中,可通過向歐洲學習來逐步提高宜居水平。
據了解,在試點建設中,歐方將通過EC—Link項目為珠海在低碳生態發展方面提供支持和引導,珠海將通過項目平臺全方位學習歐盟先進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這對推動珠海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建設國際宜居城市,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意義重大。
作為全國兩個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綜合試點城市之一,珠海的探索對全國新型城鎮化的實踐也有參考價值。
王朝暉認為,通過試點項目的建設,歐洲最前沿的理念、技術、規范,有望在珠海得到應用。同時,珠海可以先行嘗試中歐項目工具箱和知識共享平臺所提供的服務,探索真正適合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低碳發展路徑,為我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建設作出示范。
有專家表示,在試點實踐中,珠海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注重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從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產業發展等領域著手推動城市發展,有利于將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為其他地區的新型城鎮化提供借鑒和參考。
重點項目一覽
前山河綠色建筑示范區:
引入綠色技術建公共藝術展示區
前山河綠色建筑示范區項目位于香洲區夏灣前河東路前山河東岸,總建筑面積8526.23平方米。此項目將借鑒德國漢堡港口新城“功能重組、水陸統籌”的經驗,引入包括雨水花園、霧森降溫系統等技術,打造成中國領先、歐美聞名的綠色建筑示范區和公共藝術展示區。
南灣綠色交通示范項目:
打造綠色交通示范城區
南灣片區是珠海市交通建設較為復雜、建設強度較大的區域,港珠澳大橋延長線、橫琴二橋等重點工程項目按計劃正在有序推進。按照計劃,約17平方公里的南灣片區將建成以城市軌道和有軌電車為骨架,建設環島綠道、登山步道以及水上游線等多層次的現代化立體綠色交通的示范城區。
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項目:
以公交為導向引導土地集中開發
作為全省首個TOD小鎮,占地面積80公頃的上沖有軌電車綠色生態小鎮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規劃綠地、辦公、換乘中心等多種功能,將其建設成為集居住、休閑、生態功能于一體的宜居社區、低碳社區。
前山河流域水環境整治與修復項目:
十大措施全面提升水質
全長8公里的前山河是珠海的母親河。為提升流域水系生態質量,珠海從源頭清污、岸線整治及沿河建設、生態凈水、排洪渠綜合整治、清淤保潔、防洪排澇和初期雨水治理等七個方面入手,采取“五大工程措施”和“五大非工程措施”全面治污,力爭2017年實現前山河流域珠海段“水清、岸綠、景美”的規劃建設目標。
西部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啟動區示范項目:
打造綜合性城市生態綠廊
西部中心城區B片區市政景觀工程建設總投資約4.55億元,共分三期建設,力爭在2018年打造一個以解決雨洪生態問題為主,同時承載城市公共活動、市民休閑、形象展示、旅游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性城市生態綠廊。
北山村更新項目:
引入“十字軸”理念打造城市客廳
占地58.65萬平方米的北山村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建筑和嶺南傳統民俗。為更好地延續和保護北山村傳統文化這一“基因”,北山村將引入“十字軸”的規劃理念,并植入適配的功能業態,打造成為集文化、娛樂、旅游、商業于一身的城市客廳。
西坑尾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及水泥窯技術提升項目:
填埋場擬改造成生態公園
該項目包括西坑尾垃圾填埋處置場、西坑尾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沼氣發電、垃圾發電廠、瀝溪填埋場、醫療廢物焚燒廠、環保生態工廠等工程。
其中,瀝溪填埋場采用簡易填埋的方法,一期已封場,二期于2003年開始使用,現正在封場,預計今年春節前建成生態公園。另外,華新生活垃圾生態處理廠在廣東省內率先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目前處于試生產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