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式啟動,年輕的深圳首次作為主會場,精心籌備了眾多看點十足的創客活動:一年前亮相全國雙創周北京主會場的深圳無人機企業天鷹兄弟,得到了超過15家風投的關注,獲得2000萬元的風險投資;一同亮相的中科創科學院Dobot高精度桌面機械手項目正在進行B輪融資,估值約2億美元……
雙創風起云涌,深圳正從“硬件硅谷”蝶變為雙創“反應堆”——創造性要素流動加快;華為、騰訊、大疆、光啟、柔宇、矽遞科技等一批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民營企業與層出不窮的創新企業迅速發展;商事主體呈“井噴式”增長,雙創群體不斷壯大。截至今年8月,全市累計實有商事主體250.29萬戶,總量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按常住人口計算,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20戶、擁有企業123戶,創業密度居全國首位。
“硬件硅谷”:鏈接全球創新要素
深圳近日發布的首份“雙創”研究報告指出,深圳創業企業總量名列全國之首,新生率名列大中型城市之首。截至2015年底,深圳企業新生率為30.41%,即平均每100家企業中有30家是年內新登記設立的。
10月10日,來自以色列的eyeSight公司CEO基甸·施繆爾(Gideon Shmuel)出現在深圳地標京基100大廈。無需觸屏,用手勢就能控制手機;無需遙控器,動動手指即可調整電視機音量……基甸在深圳展示了光啟視界的智能交互技術。
這是光啟全球創新共同體(簡稱GCI)孵化器在以色列的投資項目首次在國內進行技術成果展示。
光啟集團總裁劉若鵬告訴記者,光啟GCI致力于把全球創新者凝聚在一起,通過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共同把創新所能發揮的力量最大化。截至今年8月,光啟GCI的專利申請總量已達3630件,專利授權總量達1990件,其中超材料領域專利申請量占全球86%,已完成全球基礎專利池的構建。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高地,深圳迎來“雙創”的蓬勃發展,創業生態圈不斷完善,帶動上下游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發展。
深圳市2015年度知識產權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深圳專利申請量排名前30位的大型企業和機構的申請量占全市總量的33.75%,而2015年該比重下降至21.17%,這個下降的空間正是由中小微企業申請量的上升而填補,說明深圳市場經濟的自由自主活躍度在加大,正利于自主創業和持續創新。
國際創客中心:打通創客與產業渠道
今天起,深圳灣創業廣場中西區的主題展示區域將展示189個來自全國各地的項目,其中來自深圳的項目有32個。其中,深圳首個創客空間——柴火創客空間在主會場展示了首間柴火造物中心(x.factory)的運營圖示。
“如何鏈接全球創客與產業集群,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稱,首間柴火造物中心——深圳南山區萬科云設計公社本月將正式開放,該中心一頭連著國內外創客,一頭連著深圳的優勢產業集群,將成為全球化科技創新與產業集群升級的“路由器”。
深圳作為“硬件硅谷”的形象在全球范圍內更加凸顯,全球創客正在不斷向深圳匯集,各種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也在不斷誕生。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深圳創新投資集團2014年發起成立的中科創客學院被稱為“沒有圍墻沒有邊界的大學”,過去一年該學院已在北京、武漢、廣州、烏鎮、西安、長沙等全國10個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或平臺,入駐項目120余個、創客千余名。
據悉,自去年提出打造國際創客中心后,深圳的創客陣營不斷擴容。截至今年8月,深圳共資助科技孵化器22個,創客空間74個,創客服務平臺44個,個人創客創業項目近400個,資助金額3.4億元,創客創新創業空間平臺體系已初具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