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佛山市高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發布今年前四月招商引資情況。1月—4月,高明共引進項目32個,合同投資總額約132.6億元,同比增長151.11%,引進的項目數量、合同投資總額、億元以上項目、50億元以上項目都有了歷史性突破。
今年以來,不僅高明引進項目所呈現的“高精尖”趨勢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試投產項目所呈現的全球化思維也令人感到振奮。5月16日,總部設在高明區的廣東萬博電氣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營,該公司由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博世熱力技術事業部共同出資成立,為高明企業“走出去”直接利用境外創新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佛山五區要更加注重以開放引領更高水平的發展,堅持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為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佛山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積極貢獻。”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說。
前四月招商成果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我們不是在去招項目的路上,就是在跟進項目服務的路上,幾乎沒有停過腳步。”5月23日,高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今年前四月高明引進的合同投資總額約132.6億元的32個項目中,5億元以上項目達到10個,包括投資61.3億元的滄江工業園及周邊產業集聚區熱電冷聯產項目,投資30億元的佛山市誠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50萬噸不銹鋼冷軋項目等。
可以說,今年前4月高明招商的成績已接近去年全年成績,而且引進的項目數量、合同投資總額、億元以上項目、50億元以上項目都有了歷史性突破。
這一招商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高明確立的開放引領戰略。去年以來,高明一方面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大建設、土地大整合,開放發展的硬環境得到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通過滄江工業園實體化改革、招商引資機制改革等措施,盤活招商載體、激發招商活力,開放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形成。
今年3月,高明區召開招商引資暨企業服務大會,加強招商區級統籌,確立“全員招商、全域招商、全程招商”的新理念,通過組建招商引資專業團隊“尖刀排”和聘請國內外招商顧問等形式,對內承接廣州深圳等先發地區發展溢出效應,對外廣聚全球創新資源。
“我們組建了招商引資促進中心,在招商隊伍配備上想盡一切辦法‘借腦’,調動一切可利用的人力來招商。”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說,高明從環保、安監、國土、稅務等部門挑選業務骨干,成立了專門的談判小組,通過快速響應機制提高項目談判效率。
“現在我們招商引資更有底氣了,而且隨著接洽的項目越來越多,我們選擇的主動權更大,目光集中在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汽車、空港產業等。”高明區區長梁耀斌說。
大交通驅動高明大發展
以開放引領更高水平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交通對接。“珠三角新干線機場規劃選址的重大歷史機遇給高明招商帶來了重大利好。”徐東濤說。
利用好新干線機場規劃選址這一重大歷史機遇,高明今年2月啟動了以交通設施為主導的重點基礎設施大建設,總投資達167億元。當中,高明區將重點推進總投資49.64億元的18個交通項目,著力構建以軌道交通、高速路網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化、全覆蓋的交通網絡,一方面全面暢通與廣佛深核心區的交通互通互聯,進一步暢通高明“東出口”;一方面加快推進聯通粵西乃至西南的路網建設,提前謀劃珠三角新干線機場交通路網規劃,發揮珠江—西江經濟帶交通樞紐的重大作用。
作為佛山區位最西端、唯一處于西江西岸的區,高明恢復建制36年來所實現的每一次跨越式發展,都離不開交通助跑之功。上世紀90年代,得益于高明人民全民捐資修建高明大橋,以及首開中國縣域轄區外借地修路先河建成龍高路,高明相繼實現了陸上交通東出口“零”的突破,以及連接廣州、佛山中心區快速路“零”的突破,高明由此從農業社會快步邁入工業社會,并在上世紀90年代多次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伴隨廣明高速、江肇高速、江羅高速等建成通車或規劃建設,高明迎來一波承接珠三角核心城市產業轉移的熱潮,奠定了高明傲立全國縣域經濟“第一方陣”的工業根基。
如今,伴隨珠三角新干線機場規劃選址進一步推進,連接高明的佛山地鐵二號線二期工程將于今年啟動建設,高明將有望成為集水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機場于一體的立體化交通樞紐,從而實現交通發展的第三次大飛躍。
“如果這一立體化交通格局成形,高明將發展成為‘珠江—西江經濟帶’雙向開放的高地,樞紐城市將實至名歸。”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說。
在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看來,佛山與廣州接壤的東部地區發展空間已愈顯飽和,佛山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極,西江沿岸地區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在這當中,我覺得優勢最大的是高明,因為高明從發展起步至今就一直圍繞西江在作文章,到目前無論從城市和產業上都已有相當的積累。在此基礎上,如果佛山能夠趁熱打鐵把‘珠三角新干線機場’選址拿下來,那佛山就大有文章可作了,不僅佛山西江流域可能會因此迎來‘高明時間’,佛山各區發展不均衡局面也將得到根本性改變。”
評論
在開放引領中
迎接高明新一輪騰飛
在戰略上將著眼于大,在全國乃至全球視野下廣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在戰術上著手于小,腳踏實地從具體事情做起、從大招商做起。高明當下所呈現出的開放引領思維,令人印象深刻。
高明的發展得益于開放。從恢復建制之初將縣城從內陸遷到西江邊,到后來提出并踐行“東靠西連”戰略,高明敞開大門對珠三角先發地區以及港澳地區開放,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資金、技術、產業轉移,使得高明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一直躋身于全國百強縣(區)行列。
伴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及“珠江—西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有部分學者提出了“中國的開放,前30年看沿海,后30年看沿江沿邊”的觀點。其論點支撐是,從沿海起步先行,溯內河向縱深腹地梯度發展,是世界經濟史上一個重要規律,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經歷。
在此背景下,高明的政策研究部門以及經濟管理部門3年前就積極行動起來,謀劃利用“珠江—西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所帶來的機遇加快高明的發展。當中,依托地理區位優勢,把高明打造成廣佛都市圈與粵桂產業承載區開放發展的重要門戶和戰略支點城市;依托西江黃金水道,把高明港納入全球海運和物流服務網絡,打造集江海聯運、物流信息、城市配送和國際商貿為一體的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類似的發展建議在高明相關部門出爐的研究報告中不斷出現。
這些發展建議最終所指向的,是要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發展機遇、發展手段,把高明建設成為既向東開放也向西開放、既向國內開放也向國外開放的區域性樞紐城市。而高明恢復建制30多年來積累起的發展基礎,以及區域合作呈現的廣闊前景,為高明實現這一發展目標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經歷30多年發展后,高明已從起初單純依靠承接珠三角、港澳產業轉移獲得發展,轉變為一座兼具產業承接和輻射功能的城市,誠德特鋼等一批企業在高明發展壯大后在廣西乃至東盟的越南等地布局,與高明的產業鏈形成了發展共振;高明塑料產業多家骨干企業合力建設的萬方智慧城,也計劃輻射珠三角和大西南兩個大市場,致力打造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最大的新材料物料綜合性批發市場。
以開放引領更高水平的發展,已然在高明政界和產經界形成強烈共振。這為高明利用“珠江—西江經濟帶”這條經濟通道,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從而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啟了廣闊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