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低碳日
今天是第5個全國低碳日,今年全國低碳日的主題是“工業低碳發展”。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成為首批國家低碳試點省即將邁入第八年,應對氣候變化與降碳減排亦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筆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2016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作為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抓手,扎實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綠色低碳發展保持全國先進水平。
國務院對我省連續三年以及“十二五”的碳強度考核均為“優秀”等級。2016年,廣東在經濟保持7.5%中高速增長的同時,預計碳強度將同比下降4.48%左右,“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現良好開局。
碳交易
以市場之手助推經濟去碳化
自2013年底啟動碳排放權交易以來,廣東碳市場發展成為僅次于歐盟、韓國的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場。截至今年5月底,廣東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5810.38萬噸,總成交金額14.15億元,分別占全國七個試點的35.4%和36.9%。一組組亮眼的數字背后,是廣東近年扎實有效地推進碳交易試點,探索出具地方特色,可有效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作用的碳減排機制。
目前,廣東已建立了涵蓋政策法規、組織管理、信息系統、配額管理、MRV、交易金融等較完善的碳交易體系和工作機制。
2013—2016年,廣東碳市場累計發放超15億噸配額,居國內七個試點地區首位。2016年度開始,控排行業從此前的電力、水泥、鋼鐵、石化,又新納入造紙、航空,涵蓋六大行業年排放2萬噸以上企業250家左右,約占全省碳排放量的65%。廣東碳市場近年持續升溫。廣東是國內唯一采用配額有償競價發放機制的碳交易市場,初步構建起一、二級市場互促共進的市場體系。2015年以來,陸續推出了配額在線抵押融資、碳交易法人賬戶投資、配額回購、配額托管、遠期交易等新業務,受到企業、機構的歡迎和好評。2015年、2016年配額交易量爆發性增長了4倍多,累計交易量占全國的四成左右,為盤活企業碳資產提供了全方位的綠色金融服務。
碳交易的市場之手,推動減排效果日益顯著。2014年、2015年度,廣東控排企業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連續兩年實現雙降,其中超過50%的控排企業實現了碳強度下降。
碳普惠
創新激勵機制
成碳市場有效補充
低碳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共同參與。
100株“名花有主”的毛杜鵑被市民親手種植下去。今年3月12日植樹節期間,在廣州白云山景區舉行的植物認養栽植活動氣氛熱烈,參與其中的都是碳普惠平臺的用戶,通過使用“碳幣”兌換到的公益認養機會。
碳普惠制是全國首個促進小微企業、家庭和個人碳減排的制度設計。其利用碳普惠電子平臺,鼓勵市民自覺踐行低碳并給予相應的低碳獎勵。
廣東自2015年啟動碳普惠制試點以來,已在廣州、東莞、中山、韶關、河源、惠州等6市和珠海市橫琴新區開展試點。去年,作為全省統一的碳普惠制推廣機構——廣東省碳普惠創新發展中心正式設立。各試點在因地制宜創新碳普惠模式上開始彰顯特色:如廣州通過特色的政策激勵及景區推廣,持續提升市民參與度;中山以推行低碳消費為試點,通過購物商場提升消費者參與度;河源借助萬綠湖景區做特色宣傳平臺,加強碳普惠的影響力;東莞選取“公務員小區”為試點,以“公職帶頭”節水節電等推廣碳普惠制;惠州以倡導市民低碳生活及公共自行車出行開展碳普惠制試點;韶關以分布式林業碳匯為試點,探索碳普惠與生態保護、碳普惠與精準扶貧的有機結合。
今年4月,省發展改革委出臺《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管理的暫行辦法》,正式將PHCER(碳普惠核證自愿減排量)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補充機制。5月,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廣州分中心研究編制的《廣東省森林保護碳普惠方法學》和《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在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備案,成為首批省級碳普惠方法學。
今年6月7日,省發展改革委首次簽發林業碳普惠項目減排量,其中,來自韶關市劉張家山林場兩個項目共37612噸的PHCER在次日即成功競拍,其將被買家用于廣東碳市場履約及碳中和;另外來自韶關市始興縣聯興林場項目的201685噸PHCER也被買家收入囊中。這意味著PHCER正式被廣東碳市場接納,成為具有廣東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效補充機制,廣東通過碳普惠機制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試點示范與對外交流合作
多層次樹立
南粵低碳發展新形象
隨著各種政策規劃的不斷完善,以及多層次低碳試點示范的鋪開,廣東低碳發展的藍圖愈加明晰。
近日,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我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的更高目標。同時,支持珠三角九市建成綠色低碳城市群,力爭珠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在全國、全省率先達峰。目前,廣州、深圳市已加入中國11省市“率先達峰城市聯盟”,并分別宣布在2020年和2022年達峰。
深入開展低碳試點示范。繼廣州、深圳后,中山市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為第三批低碳試點城市之一。珠海橫琴新區、深圳國際低碳城被確定為國家低碳試點城(鎮)。廣東在推進低碳城市、低碳縣(區)試點的基礎上,選取4市2縣開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目前廣東基本形成城市—城鎮—園區—社區—產品的多層次試點示范體系。
廣東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從前期研究到推進實施。經省政府同意,今年《廣東省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由省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廣東成為首個落實中央精神、出臺系統化建設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舉措的省份。廣東的近零碳排放試點將優先選在城鎮、建筑、交通、城市和農村社區、園區、企業等六個領域,探索在條件成熟的優化開發區、生態功能區等區域選取一定范圍開展。
近年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廣東低碳發展的形象隨之走向全國、世界。去年來,我省與英國、美國、加拿大等相關州省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交流合作繼續推進。省相關單位與英國駐廣州領事館合作開展2016中英(華南)低碳周活動。依托中英(廣東)CCUS中心與英國、美國等國外機構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研究,目前已完成中國首份百萬千瓦機組碳捕集預留設計可研報告;依托華潤海豐電廠開展的CCUS測試平臺示范項目預計將于年內動工建設。粵港應對氣候變化交流合作機制持續落實,粵港應對氣候變化聯絡協調小組第六次會議將于近期在香港召開。
廣東還積極主動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去年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成立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廣東)中心,發揮試點帶動作用建立泛珠三角區域碳市場合作機制,協助江西、貴州、廣西、海南等省區開展碳市場能力建設和培訓工作。
■專家點評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趙黛青:
廣東為全國低碳
發展發揮引領作用
廣東建設低碳試點省以來,不斷創新低碳體制機制,深化低碳試點示范,持續激發社會低碳活力,為全國低碳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在碳交易方面,廣東啟動碳交易初期就實行碳配額有償分配,將新建項目企業納入碳排放管理,這在全國各個碳市場屬率先探索,使企業樹立資源有償使用的意識。廣東在全國首創推廣碳普惠制,有利于調動全社會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積極性,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低碳社會建設新格局。廣東還積極選取試點,探索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的低碳發展模式,多層次的試點示范布局使得低碳發展在基層落地扎根,并發揮“榜樣”的帶動作用。
廣東堅持新發展理念,多籌并舉積極推進低碳試點省建設,助推經濟增長與綠色發展實現比翼齊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