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作為海洋大市,在城市向海發展背景下強化濱海發展和保護成為新課題。在8日進行的市人大“代表統一活動日”中,市人大代表一行到惠東展開海岸線和海岸帶規劃管理保護調研。
人大代表一行聽取了惠東縣政府、市海洋與漁業、住建部門的工作匯報,并在考洲洋、稔山范和村等地實地走訪調研。
在走訪多個濱海現場后,人大代表和各主管部門代表在稔山鎮政府會議室舉行座談。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丘光利介紹,惠州全市海岸線長281.4公里,其中,自然海岸線135.8公里,人工岸線145.6公里,自然岸線占比48%。雖然資源豐富,但發展情況并不樂觀。丘光利介紹,據省海洋與漁業廳下達的管控指標,至2020年,惠州可使用自然岸線長僅0.93公里。
加速海岸帶的保護刻不容緩。今年4月份,《惠州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正式出臺。市住建局總規劃師操朝鋒介紹,陸域和海域將被統籌規劃,總面積473平方公里。“海岸線往陸域縱深1—3公里,以及往海面縱深1公里都將得到控制。”
在發展定位上,操朝鋒介紹,惠州海岸帶區域將被發展成廣東省現代海洋產業基地,以及珠三角生態型濱海旅游度假區,形成“一軸”、“一帶”、“四灣”和“多島”的空間格局,進而實現分區統籌。
“個人認為規劃定位還可以更大一些,這么好的海岸沙灘,不單只是省一級,還應該是國家級,國際級別的。”人大代表、惠東縣工商聯(總商會)主席戴利對于規劃的定位提出自己的看法。
對于海岸帶的縱深,戴利則認為海域面積還應該擴大些。他介紹,當前海域為海岸線縱深1公里,實際上為更好的保護和發展海岸帶經濟應該予以拓寬,向海面延展10公里,10海里非常有必要。
“這一問題省廳正在統籌,惠州的工作現在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惠東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劉文波針對戴利提出的疑問回復稱,當前省廳正在組織編制全省的海岸線經濟規劃,這個規劃的統籌范圍為海岸線往陸地10公里,向海面延伸12海里,發展海洋經濟。
此外針對海岸帶規劃實施過程中出現部分已掛牌出讓土地、村民留用地出現不能開發建設等工作難題,人大代表郭一平則建議可以由市一級政府統籌設立海岸線保護基金籌措資金,市縣各級財政給與支持,同時吸收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破解難題。惠東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曾奕鵬則呼吁加強宣傳力度,讓區域市民參與到工作中來,讓群眾逐步理解海岸帶保護工作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