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務院發布對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人民政府及商務部的批復,同意在江蘇省鹽城市設立中韓(鹽城)產業園,在山東省煙臺市設立中韓(煙臺)產業園,在廣東省惠州市設立中韓(惠州)產業園。
對惠州來說,落戶于仲愷高新區的中韓(惠州)產業園是全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也是廣東省唯一一個中韓產業園。
記者從惠州市商務局獲悉,中韓(惠州)產業園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已編制完成,并已上報省政府審定。與此同時,惠州市還結合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創新實踐經驗,擬定了《支持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發展政策措施清單》,將中韓(惠州)產業園打造為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新平臺、中韓落實FTA先行示范區、全國對外開放發展新高地和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獲批歷程
中韓經貿規則深入對接新嘗試
根據15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中韓產業園的批復》,鹽城、煙臺、惠州3個中韓產業園將依托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具體實施方案分別由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制定。
該《批復》要求,中韓產業園建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對韓合作綜合優勢,打造中韓地方經濟合作和高端產業合作的新高地。
落地到惠州,回顧中韓(惠州)產業園設立的歷程,源自于2012年5月中韓自貿區談判啟動,其后的2015年6月,中韓兩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明確提出在中韓產業園領域合作;2016年3月、4月,廣東省、商務部先后明確在惠州市建設中韓(惠州)產業園;再到今年12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韓(惠州)產業園。
按照中韓雙方此前簽署的相關合作備忘錄內容,中韓(惠州)產業園作為我國FTA實施中指定的產業園合作試點,是實現中韓經貿規則深入對接的重要嘗試,也是提升自貿協定利用水平和帶動效應的重要平臺。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中韓自貿區談判啟動時,中韓雙方便明確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
對于中國三大中韓產業園之一落戶惠州,也有著重要的原因。
廣東是中國對外貿易第一大省,惠州所處的區域有著全國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為中韓兩國深化全方位經貿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惠州也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員,這個區域是當前中國創新要素和創新型產業高度聚集的地區,創新實力突出。
改革開放以來,惠州與韓國經貿合作日趨緊密,三星、LG等韓資企業紛紛搶灘惠州投資創辦企業。在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惠州與韓國的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密切,其中,惠州三星已成為三星集團在中國最大的生產基地。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惠州市共引進韓資企業250家,累計利用韓資9.9億美元,累計投資總額超千萬美元的韓資企業共有33家,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和化工產業。三星、LG、SK都在惠州市設立了生產基地。
2016年,惠州對韓貿易總額達741.2億元,占廣東省對韓貿易總值的18.2%、全國對韓貿易的4.4%。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市對韓國進出口總額達627.6億元,同比增長34.9%,占惠州外貿總值的25.7%。
園區規劃
“核心組團+聯動組團”空間架構
中韓(惠州)產業園是中韓兩國合作的產物,體現了國家戰略,承擔了國家使命。
為確保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符合國家戰略意圖,在2016年4月商務部明確設立中韓(惠州)產業園后,惠州市便著手產業園的科學規劃工作,委托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開展中韓(惠州)產業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去年11月,由惠州市商務局負責牽頭編制的《中韓(惠州)產業園總體規劃》(下稱“《規劃》”)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予以公示,開始接受社會各界提出意見和建議。
根據《規劃》,中韓(惠州)產業園將圍繞“一園、兩組團、多片區”的戰略性空間布局,立足惠州仲愷(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先推動兩個開發區內具備中韓產業合作基礎與合作需求的6個核心片區加快起步建設,輻射帶動周邊片區共同發展,打造惠州智慧創新高地。
來自惠州市商務局的最新消息,目前,中韓(惠州)產業園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都已編制完成,并已上報省政府審定,惠州市還結合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創新實踐經驗,擬定了《支持中韓(惠州)產業園加快發展政策措施清單》。
按照審定的規劃和建設方案,在空間布局上,中韓(惠州)產業園劃分為核心組團和聯動組團。核心組團是中韓產業園的主體,也是未來推進產業合作、加強規劃建設的重點;聯動組團是中韓產業園的輔助配套、輻射帶動區域。
其中,核心組團包括7個片區,規劃面積41.27平方公里,包括位于仲愷高新區內的珠三角(仲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端制造集中區、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內的創新與總部經濟區以及國際合作產業園、位于大亞灣開發區內的大亞灣化學工業區和海港綜合保稅區、位于惠陽區和惠東縣正在規劃建設的惠州空港經濟產業園內的空港綜合保稅區。
聯動組團包括惠東縣稔平半島環考洲洋經濟帶、惠城區高新科技產業園,以及仲愷高新區、大亞灣開發區和惠州空港經濟產業園除納入核心組團外的其余部分,面積約1435.17平方公里。
依據建設計劃,中韓(惠州)產業園近期重點推動的是珠三角(仲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端制造集中區、創新與總部經濟區、國際合作產業園、大亞灣化學工業區和海港綜合保稅區共6個核心片區起步建設,重點布局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智能裝備、云計算與大數據、文化創意和電子商務等產業。
記者獲悉,目前,中韓(惠州)產業園已引進韓國SK集團的中韓科技城項目,該項目由SK中國與惠州市政府共同開發建設,重點引入半導體芯片、新能源、生物醫藥、文化創意、數據通訊等產業,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
同時,韓國太庫國際孵化器也已進駐產業園,正重點依托太庫在全球特別是韓國的創新資源,吸引更多的韓國科技創新成果在惠州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