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3時,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廣州珠島會堂開幕。記者現場采訪發現,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多位委員最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加緊編制,大灣區建設該如何破局和落地?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是否可研究建設“伶仃洋公鐵大橋”?“兩地牌”能否實施異地年審?粵港澳三地手機漫游費能不能取消?港澳居民可以刷“回鄉證”進出高鐵站嗎?
加快建設“環大灣區高鐵網”
廣深港高鐵通車在即、港珠澳大橋主體完工、深中通道加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內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為新一屆委員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在省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經緯集團執行董事陳丹丹看來,粵港澳三地交通體系相互獨立,港澳沒有直接接入珠三角陸路交通網絡,航空、水運系統的關聯也較弱。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珠江東西兩岸缺乏多通道的直接陸路快速交通聯系,已經成為一體化發展的主要障礙。
“廣東要積極研究和規劃建設伶仃洋公鐵大橋,在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之間再添一條公鐵兩用跨江通道。”陳丹丹建議,這不僅是新增一條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公路通道,更將新增一條軌道交通通道,有助彌補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的不足,從而在珠江口形成一條重要的軌道交通環路。
“希望粵港之間的高鐵線路進一步延伸。”省政協委員、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兼副行政總裁黃少媚則建議,可借鑒廣九直通車將線路延長至肇慶(途經佛山站)的做法,將香港西九龍站發車的高鐵線路進一步延伸至佛山西站、肇慶東站。
省政協委員、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研究粵港澳三地發展已十余年,“建議以核心科技創新人才的流動為參照,建設‘環大灣區高速鐵路網’。”曲建說,通過高鐵網絡串聯起創新發展元素,讓城市互聯互通更加便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形成高效率、一體化運作格局,從而進一步輻射至粵東西北。
建議“兩地牌”車輛異地年審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不僅需要‘硬件’建設,也要在‘軟件’上下功夫。”黃少媚建議,實施粵港、粵澳“兩地牌”車輛異地“年審”,車主可以自由選擇在灣區任一地市申報年審。同時,香港單牌車可自由進出深圳地區、澳門的單牌車可自由進出珠海地區;持港澳通行證的內地居民亦可在考取香港或澳門駕駛證后,駕駛粵Z牌車輛通關往返港澳。
連任兩屆的省政協委員、澳門人國際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仁民今年繼續關注和推動港澳居民在內地“刷卡坐高鐵”,“希望港澳居民持‘回鄉證’能像內地居民持身份證一樣,刷卡進出閘。”
“去年與有關部門溝通非常順暢,今年希望推動問題完全解決。”黃仁民表示,今年擬向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鐵路部門繼續在澳門增設代售點,并延長代售點營業時間。另外,如果暫時無法實現刷“回鄉證”進出閘,建議將目前刷“中鐵銀通支付卡”進出閘的適用范圍從廣珠城軌等部分城軌擴大至省外高鐵站點。
設立高層次人才俱樂部
省政協委員、民革深圳市委會副主委游忠惠認為,與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等世界級一流灣區相比,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頂尖高校數量明顯偏少,而且缺乏對引進人才的效能評估機制,無法對人才供需兩端進行精準匹配。
“廣東應制定支持人才服務平臺建設的相關政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高效匹配人才、科學評價人才。”游忠惠認為。
她還建議,可以充分利用廣東自貿區人才方面的特殊政策,尤其是思考如何將出入境、稅收、子女教育、醫療保險、人才住房、法律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復制、推廣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同時,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人才俱樂部,并在各地市設立分支機構,強化人才交流和資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