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佛山市經信局發布上月佛山制造業PMI指數為55%。這已是今年前4月以來,除了春節2月該指標低于榮枯線外,佛山制造業PMI指數繼續保持高于50%。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早在今年一季度,佛山第二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62.9%,同期,作為經濟風向標之一的投資指標上,今年前三月佛山全市完成第二產業投資215.44億元,同比增長6.3%。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顧乃華認為,這表明佛山工業依然處于景氣區間,且保持穩步增長。
供需缺口正在彌合
上月佛山制造業PMI指數繼續高于榮枯線以上,達到55%,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在11個分項指標中,9個指標在50%以上,僅有產成品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兩項是在50%以下。顧乃華認為,從各分項指數變化對比看,一方面供需缺口正在較快彌合,這表現在產成品庫存指數低于50%、原材料庫存指數回落和新積壓訂單指數上升,表明企業生產面臨一定的擴張壓力。
另一方面,上個月佛山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下降,表明市場活躍度減弱。“衡量供需關系的‘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差’指標從上月的﹣1.3%變為本月的3%,說明生產和需求缺口正在較快彌合。”顧乃華在分析中指出。
同時,他認為,數據顯示佛山企業市場預期總體穩定,這集中表現在采購量指數和進口指數較上月上升且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企業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預期比較樂觀。另外,同期佛山購進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的變化,反映了企業面臨的原材料、勞動力和供應鏈等方面的成本壓力有上升的趨勢。
顧乃華表示,今年以來,PMI除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低于50%外,其余月份均高于榮枯分水線,且與“大盤”相比,這段時期佛山PMI演變軌跡與宏觀經濟運行特點非常吻合。
“這表明佛山整體經濟運行表現平穩。”顧乃華說。
一季度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3%
實際上,早在今年一季度,佛山工業已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
據佛山市經信局發布的今年前三月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顯示,截至3月底,佛山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7.66億元,增長8.5%。
同期佛山優勢傳統產業保持穩步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三月,佛山優勢傳統工業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47.22億元,同比增長9.0%。
其中,佛山全市六大優勢傳統行業增速均保持正增長,其中,家具制造業、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食品飲料、建筑材料業的工業增速高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5.7%、14.5%、12.8%、9.1%。
民營經濟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今年1-3月,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61.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9%,增幅高于全市工業1.4個百分點。民營工業占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為72.7%,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3.1%。
作為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固定資產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截至3月底,佛山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2.45億元,同比增長9.5%,增幅比1—2月下降3.7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全市五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分化。除禪城區同比下滑達19.8%以外,其他四區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分產業來看,今年前三月,佛山全市完成第二產業投資215.44億元,同比增長6.3%。
不僅如此,今年第一季度以來,佛山第二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62.9%,顧乃華認為,這些數據都在印證佛山工業正處于景氣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