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舉辦50公里徒步活動,約34.5萬市民暢游綠道。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3月30日,佛山舉辦50公里徒步活動,吸引約34.5萬人參與。同日,廣州、東莞兩地的綠道徒步活動,也吸引了眾多市民沿著綠道走向花海綠叢,在城市與鄉村之間享受健康綠色的美好生活。
廣東綠道網絡貫穿城鄉,將居民點、自然和人文景觀、生態保護地串聯為一體,有效提升了城鄉空間生態環境品質,已成為廣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計完成綠道建設超1.8萬公里,其中省立綠道6024公里,市立綠道11995公里。
沿著綠道,人們看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勃勃生機:不斷升級的城市,正在讓人們享受更好的生活環境、發展機會;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也讓城市變得更加青春、富有活力。
綠色之道??
沿著綠道向“春天”出發
春暖花開日,徒步正當時。從廣州到佛山、東莞,綠樹遮蔭、繁花點綴的綠道引領徒步的人們穿過創新城區、商業廣場,走過河堤湖畔、村莊田野,一路感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魅力。
“美麗佛山,一路向前,50公里徒步,現在出發!”隨著一聲令下,佛山50公里徒步活動正式“走起”,全民參與熱情高漲,參與徒步人數約34.5萬人,通過終點人數11.8萬人。徒步線路由佛山五區5條主要線路組成,分別從五區中心城區出發至佛山新城世紀蓮體育中心為終點,每條線路徒步里程約50公里。
在東莞,綠道上絡繹不絕的人們向著終點行進,4000人參加了這場徒步活動。從松湖煙雨到大學創新城、松湖華科,在一路繁花相送的城市綠道上,徒步者不僅感受到東莞松山湖城市品質的快速提升,更從沿途風景中領略到科技創新的魅力。
在廣州,第五屆廣州戶外運動節3月30日開幕。隨著汽笛聲響起,參加“錦繡黃埔任我行”48公里徒步大會的3000名市民,從起點廣州科學城有序出發。徒步大會共設置3條路線,分別是8公里親子體驗之旅、18公里運動體驗之旅和48公里自我挑戰之旅。無論是熱愛運動的年輕人,還是蹣跚學步的孩子,抑或是資深“驢友”,都能在這里感受到春日的氣息與運動的活力。
沿著綠道,向春天出發,三場徒步活動展現的是廣東綠道版圖的一角。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迄今累計建成綠道18019公里,2018年完成了總長780多公里的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活化利用工作。目前,珠三角構建了完整、連續、可達的“省級—城市綠道網絡”,粵東粵西粵北因地制宜有序延伸綠道網絡,城市建成區綠道網建設基本完成。
融合之美??
城市實現從升級到升值轉變
每一場城市的徒步,都是對城市綠色發展的深度“檢閱”。自改革開放以來,佛山、東莞給人們的印象,都是制造業特色鮮明的城市。而現在,沿著綠道,人們看到,這些城市變得綠了起來、美了起來。
來自佛山市高明區的何耀東是運動達人,已多次參加佛山的徒步活動。此前,他一直走佛山高明線,這次特意帶家人報名南海線,感受不同的美。
“南海線非常美,鳥語花香,綠樹環繞,河湖相擁,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一路走下來都不覺得累。”他說,明年計劃報名順德線,要借50公里徒步活動,把佛山的綠道走遍,“親眼親腳”見證佛山城市的升級。
城市與鄉村,城市與產業,綠道催生的融合與連接帶來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為城鄉居民的低碳環保出行、悠閑生活提供了綠色開敞空間。
人在水鄉綠道騎行,飽覽如畫江畔風光,穿梭河堤竹林蕉林……這已成為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常見景象。在由綠道串聯的風景名勝區內,越來越多的市民在休閑觀光中抒發閑情逸致。在綠樹繁茂的林蔭道和城市公園內,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在騎行跑步中蓄積健康動能。
佛山國家高新區國家火炬創新創業園董事、副總經理、博士后殷紅軍說,良好的城市環境與全民健身氛圍,讓以往習慣每天開車上班的他,決定每天在公司附近快步走。
在佛山,綠道建設背后是統籌“工業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城市探索。這些年,佛山開啟“三年促變、綠地佛山”行動,加快一環生態廊道、主干道綠化景觀以及公園綠地的建設與改造。
“佛山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從‘淺綠’到‘深綠’質的飛躍,實現了城市從升級到升值的轉變,打造‘佛山綠,醉嶺南’的城市名片。”佛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柯歡說。
綠道不斷提升城鄉環境,正在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健康、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正深入人心。
沿著綠道,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從過去以商品的流動為中心,向著以人的流動為中心轉變。在城市地鐵上、在城際軌道中,人們穿梭忙碌。在如畫綠道上、在如詩風景中,人們盡享美好。
發展之變??
綠色發展刷新城市“顏值”
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副主任金大鵬是松山湖徒步活動的鳴槍嘉賓之一。“這里為科研人員提供了絕佳的發展環境。”金大鵬說,他很喜歡松山湖優美的生態環境,晚上吃完飯,他總會跟家人一起在周邊走一走,在靜謐的環境中沉淀一天的思緒。
東莞松山湖50公里徒步活動始于2011年,起源于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以及華中工研院一批高層次人才的建議。李澤湘幾乎每年都會邀請創業團隊、金融機構及合作伙伴前來東莞參加徒步,實地感受松山湖的發展環境。
“我是第一次來到松山湖的綠道,風景真的非常不錯,感覺可以‘假裝在歐洲’。”在東莞松山湖徒步活動中,市民劉先生早上7時從起點出發,經歷約3小時路程,率先來到貫穿華為溪流背坡村的城市綠道。
去年,華為溪流背坡村在東莞松山湖建成后,成為東莞當之無愧的網紅打卡地,一條貫穿“歐洲”12小鎮的綠道也隨之迅速建成。這條綠道也成為東莞“綠道+產業”的生動縮影。
“徒步沿途有美景、有湖水、有清風,感覺很好,累并享受著。”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工程師劉琴感慨道。
在東莞松山湖,優美的環境、便捷的綠道吸引了眾多高新技術人才在此安居樂業。逸動科技聯合創始人陶師正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還在其他城市創業的他,在徒步中對松山湖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終選擇把創業項目“落戶”到松山湖。過去幾年,逸動科技生產的電動船外機系列產品熱銷歐美市場,成為該領域行業新星。
綠道讓人獲益,同樣也讓城市受益。環境好了,更多的人才留下來了,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城市綠色“高顏值”的背后,廣東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近年來,廣東率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環境質量實現標志性改善,環境與經濟發展實現共贏,為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綠色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周德全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確保三年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五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較大改善、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