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廣東交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五年“成績單”:
——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值達71248.3億元;
——2013年至2017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值從1.11萬億元增長至1.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7.8%;
——2018年上半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占我省外貿進出口的22.5%。
5年來,廣東圍繞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目標,多措并舉深化與沿線國家合作,暢通互利共贏的貿易之路。
民企貢獻60%的進出口值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讓“廣東制造”走向更遠。5年來,廣東以貿易為紐帶,深入拓展與沿線國家經貿交流合作。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累計達71248.3億元。
廣東制造業企業正著力開辟外貿“新藍海”。廣東某激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出口“一帶一路”總額占公司業務比重近80%。“沿線國家工業發展處于上升期,對大型機械設備需求很大。”該公司海外銷售經理劉某說。
粵企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廣受沿線客戶青睞。“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增長超過50%,增長最快的就是‘一帶一路’市場。”廣州某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某說,針對不同地區客戶的定制產品是一大亮點。
2013年至2017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值從1.11萬億元增長至1.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7.8%。2018年上半年,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7289.5億元,增長1.7%,占我省外貿進出口的22.5%。
民營企業成為推動貿易暢通當之無愧的“主力軍”。2018年上半年,我省民營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320億元,占比近60%。
賣產品更賣技術和服務
今年3月26日,廣州某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與津巴布韋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我們不僅賣產品,還要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出口到國外。”公司副總經理葉某說,像這樣把人工智能技術“賣”到非洲,國內鮮見。
從“微笑曲線”底端的加工貿易到兩端的技術研發、產業鏈服務,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正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2018年上半年,廣東以一般貿易方式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420億元,增長10.3%,占比達60.6%,相比2013年提升4.7個百分點。從產品來看,出口機電產品3092億元,增長0.7%,占比達68.8%;其中出口手機351.3億元,增長45.7%。
貿易便利化水平加速提升
5年來,廣東實施系列貿易通關便利化舉措,推動與“一帶一路”貿易暢通。
“尤其在中歐推動貿易便利化合作方面,廣東和荷蘭走在了前列。”荷蘭史基浦機場海關關長楊坎普稱,廣東正通過國際關際合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目前,廣州海關已與荷蘭史基浦機場、荷蘭鹿特丹港、德國漢堡港等建立中歐“安智貿”(安全智能貿易)航線9條,涵蓋空運、海運進出口4種方式。通過一次通關、一次報驗、全程監控,“安智貿”可極大提高貨物通關效率,便利國際貿易。廣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風險管理、無紙化通關、邊境管理協調等合作。
5年來,僅廣州與白云機場航線網絡覆蓋的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值,就從2013年的1441.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213.1億元,年均增長11.3%。
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廣東還致力搭建經貿合作平臺,加強與沿線國家貿易往來。
目前,總投資25億元的中拉經貿合作園已開園運作。此外,廣東已連續舉辦5屆“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2017年,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家境內外企業參展參會;粵港聯合赴泰國、馬來西亞、越南開展經貿交流,在沿線國家組織舉辦展會99場。
立足新起點,遠眺“一帶一路”的貿易之路,廣東將以開放的姿態、以創新的實力,走得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