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第125屆廣交會落下帷幕。據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保持基本穩定,累計出口成交297.3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成交106.3億美元,增長9.9%,占總成交額的35.8%。
逾五成新采購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本屆廣交會展覽規模和參展主體保持穩定,而且新采購商與會踴躍。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195454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新采購商到會82375人,占總人數的42.15%,占比較去年兩屆均有提高。
“調研顯示,超過83%的采購商未來一年將保持或增加在中國采購。”徐兵說,境外采購商質量穩步提升,有效幫助企業拓展新客戶、開發新市場。而記者走訪發現,部分企業80%以上的客戶都是通過廣交會結識的,70%的訂單都來自廣交會。
作為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廣交會精心繪制“一帶一路”工筆畫,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暢通和互利共贏發展。徐兵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商依然是進口展最大參展群體,且與會采購商呈逐年上升態勢。值得注意的是,52.68%的新采購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成交結構持續優化機電商品成交占比過半
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盡管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但在本屆廣交會上,廣大參展企業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國際競爭新優勢正在加快形成。
“成交結構持續優化,機電商品成交占比53.9%,仍排在首位。品牌展區成交良好,占展位總數20%的品牌展區成交占總成交額的28.8%?!毙毂榻B,本屆廣交會機電產品出口成交額160億美元,同比增長0.9%。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機電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聯合高校等科研機構進行攻關,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入產品設計、生產環節,在智能制造領域實現“換道超車”,搶占發展制高點,在本屆廣交會圈粉無數。
與此同時,眾多“全球首款”“全球首發”產品在廣交會上亮相,這些緊跟市場前沿的產品,成為企業積極應對外部挑戰的利器。
境外企業通過參展成功打開了銷路
不僅中國制造的創新產品在廣交會上驚艷亮相,中國發展的“磁吸力”也日益吸引世界的關注。在廣交會進口展上,境外企業有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快速通道,境外企業通過參展,推廣優質、高端、新穎產品,成功打開了銷路。
比如,韓國企業NUC與蘇寧易購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蘇寧易購成為其中國國內總代理,雙方計劃在蘇寧易購的線下門店投放產品,進一步加大中國市場營銷力度。
在進口展上,10個國家和地區展團均滿載而歸。徐兵介紹,為擴大進口、向世界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自第101屆起,廣交會設立進口展,累計已有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1.3萬多家次的境外企業參展,其中累計參展5次以上的企業達到63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