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下,中國(廣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據悉,一季度廣州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65.1億元,同比增長5.6%,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近年來,跨境電商作為伴隨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新興業態,備受關注。跨境電商出口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向境外銷售國產商品的規模逐年擴大,行業發展態勢喜人。從廣州來看,自獲批中國(廣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廣州通過海關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規模從2014年的14.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85.9億元,增長25倍。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外貿出口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而廣州一季度跨境電商逆勢增長,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究其原因,一方面充分說明了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在疫情下有其獨特優勢。在疫情影響下,由于各國貿易政策變動、客戶訂單取消或延遲、國際物流運力縮減等因素,傳統外貿受到極大沖擊。可是,消費者的需求仍然存在,在外貿線下交易受阻的情況下,跨境電商開始受到國外消費者青睞,成為外貿出口的重要方式。這跟疫情期間國內線上消費平臺的活躍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廣州看準趨勢,在發展跨境電商方面主動作為。比如,“退貨難”是困擾跨境電商出口企業的老大難問題,廣州海關發揮首批開展跨境電商退貨試點的政策優勢,在全國范圍內首創跨境電商出口退貨“合包”新模式,建立高效、安全、便捷的退貨通道,解決出口企業“痛點”問題。今年第一季度廣州市處理退貨包裹57.6萬個,企業綜合物流成本每年可減少約5000萬元。消費者可以放心買放心退,賣家可以放心賣,大大增強了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的市場競爭力。
當前,疫情還在全球蔓延,外貿行業將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受到影響。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要求在原有的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這不僅是積極應對疫情、有效對沖外貿下行壓力的必然舉措,對跨境電商未來發展以及外貿行業的轉型升級也具有重要意義。外貿企業應該牢牢抓住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順勢而為,化危為機,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也為穩外貿提供更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