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荔紅蟬鳴的季節,在“中國荔鄉”茂名的荔枝園里,一顆顆紅彤彤的荔枝已經掛滿了樹梢,荔枝也迎來了銷售旺季。據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消息,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今年廣東地區荔枝銷售金額約1.5億元。
為推動荔枝產業快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廣東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輔導農戶農企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助力荔枝產業抓住RCEP新機遇、拓寬出口“朋友圈”,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業附加值,讓荔枝“小特產”成為致富“大產業”。
“優質荔枝供不應求”
早上6時,天剛微亮。在廣東茂名根子鎮建和果蔬專業合作社的果園里,社長何建和與一群果農已經“全副武裝”開始采摘荔枝。合作社擁有2270畝荔枝園,為國家荔枝標準化種植示范園,以白糖罌、妃子笑、桂味、黑葉、白蠟等品種為主。
“今年由于天氣等原因,荔枝減產近兩成,預計產量為180萬斤,價格會有所提升。我們的優質荔枝銷售情況依舊很好,現在都是供不應求。”何建和是土生土長的根子鎮人,種植荔枝長達30年。近年來,他通過改良荔枝品種、傳授種植技術等方式,帶領著廣大果農共同提高產量,增加收入。
隨著一筐筐荔枝一股腦地倒滿后車廂,小卡車發動起來,駛向田頭小站。何建和說,近年來,通過直播、網銷等方式,拓寬了荔枝銷售渠道,“2021年我們有282萬元的銷售額免征增值稅,今年希望銷售額再度提升!”
在茂名茂南區一個順豐中轉站,一箱箱的荔枝經過傳送帶的分揀后,搭上了去往不同地方的冷鏈車。“我們投入了超過120輛冷鏈車,鋪設超過800個便民寄遞點,下沉至所有鄉鎮,每一個鄉鎮不到5公里的地方都會有一個攬收點,確保攬收端有充分的保障。”順豐速運茂南區負責人張霖介紹。
“從今年5月開始,我們公司可以享受快遞收派服務免征增值稅新政策。順豐也會把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投入到更多的人力物力中,保證新鮮的荔枝第一時間送到客戶手里。”張霖說。
“爭取出口至所有RCEP國家”
中國荔枝看廣東,廣東荔枝看茂名。茂名荔枝也頗受海外食客喜愛。
“很多海外客戶都翹首以盼茂名荔枝上市,我們預計今年荔枝出口額達400多萬元。”廣東澤豐園農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秋怡表示,公司常年出口荔枝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東南亞地區、歐盟地區等,今年受惠于RCEP生效,荔枝出口至RCEP成員國更順暢了,公司將繼續拓展出口國與出口量,爭取打通對所有RCEP國家的出口渠道。
據了解,今年RCEP生效以來,茂名荔枝借助政策紅利“乘風”出海,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RCEP成員國的荔枝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1倍。
不過,在荔枝跨國運輸途中,由于時間、運輸過程具有不確定性,出口企業難免承受貨損風險。林秋怡說,企業享受到的出口退稅,能彌補部分損失。
“稅務部門會指導我們向客戶索要相關證明,只要我們的荔枝正常順利出關,盡管不能100%正常收匯,如果符合視同收匯條件的,也可以正常辦理退稅。”林秋怡說,去年公司享受稅費減免31.6萬元,今年預計可申請出口退稅36萬元。
今年4月底,國家稅務總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 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的通知》,推出一系列出口退稅支持舉措。廣東省稅務局等十部門相應推出三方面12項支持措施。
茂名市電白區稅務局稅政一股負責人阮皓民說:“近期,我們通過稅企微信群、送政策上門等方式線上線下對荔枝出口企業進行宣傳輔導。政策紓困、便捷退稅、環境優化等維度的支持措施疊加發力,全力護航廣東荔枝走穩走好出口之路。”
“創新研發更多荔枝衍生品”
在高州市豐盛食品有限公司2000多平方米的新廠房內,各式機器設備已“各就各位”,一條荔枝果酒的新生產線即將投入使用。
該公司總經理何達為說,研發生產荔枝衍生品,一方面可以緩解荔枝鮮果當季銷售的壓力,解決“果賤傷農”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延長銷售周期,增加收入來源。“荔枝干是我們其中一個成功的嘗試,可以用作藥材或膳食,銷量很好,已經進駐了超過2000家門店,逢年過節還會在商超上架。”
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何達為近年不斷加碼科研力量,與多家高校共建了“產學研合作基地”,共同研發更多荔枝新產品。“我們發現荔枝果酒這一市場有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因此投資了近1500萬元,用于建設新廠房、購置新設備,預計今年年底前投產,希望能搶占市場先機。”
“政府的支持與政策紅利的釋放,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去做研發。”何達為說,公司平均每年將營收的5%投入到研發中,去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312萬元,減免企業所得稅58.5萬,省下來的真金白銀助力企業持續創新發展。
由澤豐園的研發中心與華南農業大學團隊合作研制的凍干技術,也已經應用在荔枝上。林秋怡說,研發荔枝衍生品,在設備、人員、原材料、能源等方面支出較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
一果興,百業旺。通過產業升級、市場開拓、鏈條延伸、文化賦能,荔枝產業“小切口”正推動農業產業“大變化”,讓廣東荔枝從“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既能讓當地農民增收致富,也將助力廣東打造千億荔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