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消息,今年1—8月,廣東外貿增幅實現扭負轉正,進出口、出口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出口5.29萬億元,同比增長0.2%;出口3.49萬億元,增長4.3%。8月,廣東外貿進出口7446.9億元,增長10.2%,出口、進口均保持正增長——出口4996.6億元,增長14.6%;進口2450.3億元,增長2.2%。
綜合來看,今年以來,面對多重因素持續沖擊影響,廣東外貿經過多方艱苦努力,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在全國穩外貿大局中發揮出“頂梁柱”“壓艙石”作用。特別是8月,進出口增速再次達到兩位數,展現出較強發展韌性和潛力。
對拉美非洲進出口呈兩位數增長
從結構看,一般貿易比重持續提升。前8個月,廣東一般貿易進出口3.07萬億元,增長6.8%,占廣東進出口總值的58%,較去年同期提升3.6個百分點。
從主體看,民營企業繼續發揮穩外貿的主體作用。前8個月,廣東民營企業進出口3.19萬億元,增長7.3%,占60.3%,拉動同期廣東整體進出口增長4.1個百分點。
從區域看,廣東拓展新興市場成效顯著。前8個月,東盟繼續保持廣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增長3.1%。同期,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3.7%、對拉美增長11.5%、對中東增長9.3%、對非洲增長14.2%。
以中歐班列為例,今年1—8月,黃埔海關所屬增城海關監管驗放增城西站中歐班列245列,合計24258個標箱,出口貨值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43%、32%,其中計算機、家用電器等機電產品貨類占比約75%。
日前,增城西站首列汽車專列發運,經霍爾果斯開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巴P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15分鐘左右,效率大幅提升?!睆V州市綜合交通樞紐有限公司國際班列業務負責人李思強說,“目前‘高新制造專列’‘家電專列’加密開行,今年增城西站還成功首發冷鏈班列,為農食產品和對溫度有特殊要求的電子產品等提供全程控溫和定位跟蹤運輸服務?!?/p>
目前,增城西站國際班列已常態化運行中歐、中亞、中老、中越等四大主線線路,通達12國23城,每月穩定開行30列左右,線路利用率位居全國前列,成為廣東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重要載體。
1—8月船舶出口增長56.6%
值得注意的是,船舶、“新三樣”成為廣東出口增長新動能。前8個月,廣東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2%,占廣東外貿出口總值的65.4%。其中,船舶增長56.6%、集成電路增長28.6%。
9月12日,在廣州南沙區龍穴島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泊位,一艘7000車LNG雙燃料汽車運輸船(PCTC)首制船“埃姆登”號正進行完工前的最后調試。
作為華南地區建造的首艘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埃姆登”號總長200米,共有13層甲板,可裝載約7000輛汽車;續航力最高達1.5萬海里。據南沙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經廣州南沙口岸出口船舶合計60艘,貨值約88.44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76.47%、72.16%。
此外,1—8月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增長5.1倍、23.3%、35.5%。
在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們快速有序地進行生產操作。“出口鋰電池檢驗監管關乎國際貿易貨運安全,我們通過創新查檢模式,助力鋰電池出口提效增量。”深圳海關所屬惠州海關查驗一科科長劉鳳軍說。
“海關實行預約查檢、上門服務,生產自主性強;月末交貨高峰期時,還可根據企業預約增加查檢頻次。交貨周期整體縮短5—7天,庫存周轉率提高75%以上,有急單也不怕?!眱|緯鋰能物流管理中心總監鄭澤華說,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93%。
農產品和生產原料進口增長
進口方面,民生品及生產重要原料進口增長。前8個月,廣東進口農產品1547.9億元,增長10.9%,其中,肉類增長13.9%、水產品增長14.5%、糧食增長7.1%。隨著國內經濟的逐步回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企業加大生產原料的進口。其中,鐵礦砂及其精礦、煤炭、原油進口量分別增加23.5%、62.5%、16.1%。
9月7日,裝載著2.1萬噸液化石油氣的“科諭”號汽船在汕頭海關所屬饒平海關監管下,順利靠泊潮州金獅灣華豐油氣碼頭。“粵東用氣需求增長,海關嚴密高效的監管,保障了液化石油氣安全投產,有效解決我們的燃眉之急。今年以來,公司能源進口保持順暢穩定?!背敝菔袣W華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金明說。
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企業開足馬力抓生產趕訂單,工業用能需求呈現出較快增長趨勢。“我們既要保障液化石油氣安全進口,也要把通關速度提上來。通過開通‘能源進口綠色通道’,實行‘7×24小時預約監管’等服務,實現‘隨到隨檢、隨檢隨放’?!别埰胶jP副關長尤景元說。今年1—8月,經汕頭海關報關進口液化石油氣100.8萬噸,同比增長16.3%。
當前,外需減弱、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仍在持續,廣東外貿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比較多。隨著國內穩經濟、穩外貿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重點制造行業預期向好,外貿經營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廣東外貿有望延續總體平穩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