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3年度全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結果,廣東省內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雙雙被評為A類,創五年來最好成績。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前11個月,廣東省內綜合保稅區進出口7739.29億元,同比增長21.2%,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9.4%。
近年來,廣東省內綜合保稅區發揮外貿壓艙石、穩定器作用明顯。海關數據顯示,6月以來,省內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同比連創新高。6-11月,省內綜合保稅區進出口4752.79億元,同比增長29.4%,增速較廣東省外貿增速高22個百分點。11月,省內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占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10.1%,較上年度增長1.4個百分點,占比突破兩位數,拉動廣東外貿增長1.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內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跨境要素便利流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南沙綜合保稅區通過聯動南沙新區,成為聚集全品類的國際分撥中心、國際中轉集拼中心、跨境電商樞紐基地。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南沙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網購保稅247.13億元,增長13%。自2019年以來,南沙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業務連續五年居全國綜合保稅區第一位。
此外,廣東省內綜合保稅區深化改革創新,聚焦打造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五大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新興業態蓬勃發展。以鹽田綜合保稅區為例,該區聚集了深圳市超六成的保稅維修業務,今年1-11月保稅維修項下進出口總額超4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