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廣東2024年外貿進出口“成績單”公布。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4年廣東外貿進出口9.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8%,貢獻了全國38.7%的貿易增量,占全國外貿的20.8%。其中,出口5.89萬億元,增長8.4%;進口3.22萬億元,增長12.5%。
過去這一年,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貨物貿易依然低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最新版《全球貿易更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同比增速僅有2%,尚未恢復到2022年的最高水平。
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國家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和促進外貿穩增長舉措,去年我國全年進出口總值實現同比增長5%。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廣東更是以強大的優勢、韌性和競爭力,經受住了貿易規模和市場份額的各方考驗,在全國外貿大盤中充分發揮砥柱作用。
全年進出口規模首次站上9萬億元的新臺階,廣東外貿何以乘風破浪、領跑全國?
穩住對外貿易基本盤
冬日,廣州南沙港碼頭一片繁忙。伴隨汽笛鳴響,裝載著液晶數字電視、電冰箱等國產貨物的國際貨輪駛往歐洲。
剛剛過去的2024年,這里見證了出口貿易的火熱。據南沙海關統計,2024年全年,南沙口岸進出口貨運量6351萬噸,同比增長18.7%;監管進出口集裝箱量561萬標箱,同比增長21.6%。
歐盟對華純電動汽車反補貼關稅落地,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種種不利因素下,穩住傳統市場著實不易。
從貿易伙伴看信心。2024年,廣東前五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東盟、中國香港、美國、歐盟和中國臺灣,對其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分別增長8%、9.9%、7.6%、7%和17.8%。穩固傳統市場為企業獲取穩定訂單打下了關鍵基礎。
“目前我們服務的客戶,出口排名第一的市場是東南亞,第二是美國,其中東南亞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這些市場帶來了穩定的訂單和信心。”廣州中港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必閎說。
從優勢產業看底氣。2024年廣東出口機電產品3.87萬億元,增長8.8%,占出口總值的65.6%,顯示出外貿基本盤穩固。
2023年底,海外消費電子去庫存接近尾聲,需求回暖出現端倪,敏銳的廣東外貿企業搶抓機遇、搶占市場。
又一個年關將至,新寶股份的業務人員更加忙碌,培訓、拜訪客戶、挖掘需求,爭取新年“開門紅”。“去年前三個季度,我們公司的海外業務營收較2023年同期增長24.15%,出口美區的訂單和營收同比上年呈平穩增長態勢。”外貿負責人張先生介紹。
而從進口數據亦能看出,重要設備及原料進口增加,昭示著工業生產穩中有升,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始終是廣東外貿揚帆出海的底氣。
過去一年,廣東進口機電產品2.15萬億元,增長18.4%,占廣東進口總值的66.8%。其中,進口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半導體制造設備等增長顯著。
打好“穩”字訣,底氣更足、定力更強。
靠自主研發開拓海外市場
在歐洲的集裝箱碼頭,智能裝卸車通過AI攝像頭的“眼睛”,可以準確地識別行人與障礙物。別小看這小小的車載攝像頭,它來自9000多公里外的廣州敏視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僅過去一年便在海外市場賣了近1億美元,同比2023年增長了57.3%。通過每年投入營收的10%用于創新,敏視數碼靠自主研發闖出海外市場一片新“天地”。
產品創新,是外貿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不變的“殺招”。
出新招,闖新路,廣東企業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廣東廣物優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敏介紹:“我們已在中東、東非、中亞等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圍繞新車、二手車及二手工程機械三條產品線,去年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出口7890臺,其中海合會成員國出口占比超六成,出口金額近10億元。”
這一年,省商務廳舉辦了超300場“粵貿全球”境外展,組織2.3萬家企業參加254場境外展。數據顯示,廣東對中東17國進出口增長8.8%、拉美增長16.7%、中亞5國增長40.3%。此外,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9.4%,占廣東進出口總值的38%。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催生了大量新興產業和新的商業模式。3D打印機、電動汽車、無人機等高技術產品炙手可熱,去年出口增速分別高達45.2%、41.4%、20.1%。
“含‘新’量更高的廣東制造出海動能強勁,是廣東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韓永輝表示,廣東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創新優勢,疊加外貿平臺和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動外貿優勢產業帶找到新的增長點,加快培育廣東開放合作新動能、國際競爭新優勢,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活力灣區與世界共享商機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外貿行業早有此共識。
上世紀70年代末,廣東充分利用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的優勢,大膽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設備,“三來一補”外貿工廠在東莞等城市遍地開花。“隨著時代發展,廣東外貿逐漸從來料加工轉向自主生產研發,從加工貿易轉向一般貿易,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與轉型的一個成功典范。”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說。
這里有數量龐大、充滿活力的外貿經營主體。
2024年,廣東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共14.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12.3萬家,增加13.2%;進出口5.8萬億元,增長15.2%,較廣東整體增速快5.4個百分點,占廣東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3個百分點至63.6%,是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
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85萬億元,增長1.8%。“這表明,過去幾年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外資生存環境和條件改善,出口呈現增長勢頭。眾多主體共同努力,形成外貿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霍建國分析。
這里有鏈接全球資源、覆蓋廣闊市場的對外合作平臺。
一年兩屆的廣交會,吸引了約50萬人次境外采購商,創歷史新高。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發財到廣東”的“秘訣”傳遍世界各地。俄羅斯客商維羅妮卡在第136屆廣交會上簽了約20份合同,“真的賺了很多錢!”“只要還走得動,只要身體還允許,我就會繼續參加廣交會。”年逾8旬的澳大利亞“老廣交”德斯說。
當下,外貿人已經奔跑在“搶訂單”的路上。面對挑戰,廣東外貿韌性足、活力強,新的一年將繼續“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