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月3日至12日,梅州市委書記譚君鐵率代表團先后赴肯尼亞、馬拉維、以色列開展為期10天的訪問考察,促進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深化經貿交流合作、促進互利共贏;拜訪華商社團領袖,通報梅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分析:事件發生后,迅速成為輿情熱點。南方輿情對10月13日到10月18日相關輿論進行分析。在分析時間范圍內,共有33篇相關輿論,最早的輿論在10月13日發布在梅州市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梅州微聞聯播”,輿論最高峰出現在10月14日,關鍵詞為譚君鐵、梅州、訪問、肯尼亞、馬拉維、以色列等。
后續輿論主要集中在境內,新聞類型的相關輿論最多,為27篇。輿情主要來源于南方網、梅州網、光明網、網易、東方頭條等幾大站點。
梅州不僅是客家先民南遷的最終聚居地,也是向海外衍播的出發地。早在唐宋時期,梅州地區生產的陶瓷就通過海路銷往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作為著名的華僑之鄉,梅州的華僑分布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國家為多。
然而,比起一些沿海城市,梅州爭取成為重要節點城市的工作起步較晚。時下,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建設,除了加強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友好往來、經貿合作,也是中國構建新型開放國際關系的重大舉措。這是梅州市的歷史機遇,應發揮融通中外、人脈廣泛等優勢,大力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此次梅州代表團出訪,是積極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縮影。從去年的第四屆世界客商大會,以“匯聚客商力量、共創海絲未來”為主題,到梅州市主要領導出訪,梅州市正在激發全球廣大客商的熱情,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當前,梅州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更需要不斷密切與廣大客商的交流溝通,努力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既為海外客商回鄉創業搭建平臺,又為廣大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支撐。
南方輿情認為,“根植梅州”與“走出國門”并不矛盾。走出梅州,加強對外交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一種開放的思想和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