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隨著馬六甲海峽的第一束晨光照耀大地,馬來西亞柔佛州依斯干達特區近海邊的一座小島上,正盛裝迎來她的客人。當天上午,一場“國際產能產業合作簽約大會”在新山地標項目碧桂園森林城市舉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蒞臨現場,見證包括華為、中建海外、騰訊、美的、中建鋼構、中國銀行等36家知名企業的簽約儀式。36家企業的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19家企業屬于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涵蓋智慧城市、產能合作、支柱產業等領域。
參加簽約大會的還有柔佛州務大臣拿督斯里卡立諾丁、中國駐馬特命全權大使黃惠康等370余位嘉賓。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總裁莫斌、執行董事兼森林城市董事總經理蘇柏垣等集團高層出席。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馬合作推進的這一未來城市項目,其“國際產能合作新城”模式正在成型,并由此廣受各方矚目。在經濟界人士看來,此次簽約象征著中國企業抱團出海,并通過創新合作平臺,強化與國際經濟體系的對接及優勢資源整合,實現了中國企業“走出去”模式的戰略升級。
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
亟待模式升級抵御風險
“柔佛州和森林城市將會成為馬來西亞新的經濟增長重心,馬來西亞政府將會繼續大力支持森林城市發展。”這是納吉布年內第二次來到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建設的重大項目——碧桂園森林城市,第三次現場點贊碧桂園森林城市。
“將要建設的新加坡到馬來西亞柔佛州的地鐵,新山站出口就在我們項目附近。”富力地產公主灣項目營銷副總經理葉俊慶對未來新山的發展前景充滿了憧憬。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馬來西亞華裔,他近年來感受到中國企業的到來為這里帶來的變化。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企業“走出去”已進入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從外部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外部環境總體向好。從內部看,廣東省產業比較優勢明顯,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和能力。省商務廳調研發現,今后一個時期,廣東省對外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發展方式也正在發生轉變:一是從“獲取資源”向“配置要素”轉型;二是從單個企業“走出去”向全產業鏈輸出轉型;三是從硬實力輸出向“軟硬結合”“走出去”轉型。
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秘書長王承杰看來,企業積極邁出海外,機會多機遇多,同時挑戰多風險多。王承杰建議:一是企業自己要有對策;二是政府要有所作為、要創造好的環境;三是商會組織要發揮作用。
可以說,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潮流,亟待跨越目前的初級階段,探索出“走出去”升級版模式,以提升海外運營能力,并通過抱團出海、模式創新抵御種種風險,達至可持續發展和良性循環。
搭建創新產能合作平臺
抱團出海正成潮流
碧桂園開發的森林城市項目,緊鄰新加坡,占地約20平方公里,靠近新馬第二通道。這里地面是公園,車輛在地下穿行,是一座立體分層、產城融合的現代城市,發展旅游會展、教育培訓等八大支柱產業。
以森林城市為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和進駐。在距離森林城市約4公里外,碧桂園太平洋景公司正在建設6個建筑工業化系統(IBS)工廠。
楊國強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大投資,應該將綠色、創新與共享的理念相互融合,促進企業與當地關系和諧。“碧桂園希望為中國企業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聚合各方資源力量搭建一個有力的服務平臺。”楊國強說。
對于“走出去”的廣東企業來說,森林城市就是這樣一個理想平臺。36家簽約企業之一的佛山歐神諾陶瓷公司董事陳細說:“森林城市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標志性項目,并獲得了馬來西亞支持的投資便利條件,還實現了國內主要城市直航。”
國際產能合作新城模式的探索和構建,改變了過去中國企業零散單一、規模體量不足的缺憾,實現企業抱團出海、整合優勢資源的新路向。帶動國內大批制造業、建筑業、信息產業等相關上下游企業抱團出海,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東盟乃至世界的橋頭堡,進一步提升“中國制造”的全球影響力及美譽度。截至2016年11月4日,與“森林城市”合作的中國企業已經超過70家,包括華為、廣東長大、華山國際、中建南方、羅馬利奧等。
蘇柏垣表示,碧桂園是來自廣東順德的企業,森林城市從規劃開發開始,就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森林城市的產能產業合作新城定位,為廣東企業實現優勢產能“走出去”提供了一個全新平臺。“首期引入的企業主要是以‘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為主要運營業務的企業,這符合森林城市的教育、旅游、醫療三大核心定位,都瞄準高端服務業,也契合了馬來西亞經濟產業結構發展升級的目標,受到馬來西亞政府的歡迎。”據測算,到2035年,“森林城市”將在金融和電子商務領域為馬來西亞人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
優勢產能輸出與集聚擴大中馬經貿合作空間
馬來西亞柔佛州旅游、商貿及消費事務委員會主席、州行政議員拿督鄭修強介紹,柔佛州是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州屬,這些年力爭做馬來西亞經濟的火車頭。為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投資,馬來西亞政府推出了很多優惠措施,“例如我們為森林城市批準了獨立的海關、免稅島政策,降低進駐企業的成本,更加有活力和競爭力。”
森林城市首席戰略官于潤澤強調,森林城市一開始就不是住宅項目,不是開發商,而是平臺運營商,以新城建設為載體,引入新型高端產業,促進區域發展。在森林城市這樣一個集群式“走出去”的運營管理服務海外平臺,除了中國企業揚帆出海,來到這里大展拳腳,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也進駐森林城市,國際產能合作蔚然成風。
森林城市已經與混凝土預制構件設備生產領域的國際領軍企業——德國艾巴維/普瑞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引進世界一流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致力于綠色建筑工業化。
同時,森林城市與SASAKI、埃森哲等一大批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促進了中國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在理念、技術、管理上的對接。
為碧桂園森林城市制定綠色設計方案的新加坡綠能環球公司,是亞太地區知名的節能服務企業。公司執行總裁羅錦鴻表示:“森林城市的啟動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同時為新加坡提供了優勢互補的條件,我們期盼著更好的明天。”
在這里,森林城市既是中國企業抱團出海,實現優勢產能輸出的平臺,也成為中國企業與馬來西亞企業、國際知名的跨國企業進行產業與產能合作的平臺。
對此,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趙靜曾這樣評價:“其深遠意義,不僅只是打造了一座具有榜樣意義的城市,而且在承接產業轉移等方面,培育了一個輻射遼闊的經濟區,又為當地、國內乃至國際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樹立了國際產能合作的榜樣。”
2016年1—9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的653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882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7%。截至今年9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設了56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179億美元,入區企業超過1000家,總產值近5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63萬個。
“十二五”以來,廣東省共設立境外企業約7000家,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地區)。
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了國際產能合作。
■專家點評
“森林城市”是粵企“走出去”創新探索
商務部國貿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2日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企業碧桂園作為一個房地產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和建設“森林城市”項目,是粵企“走出去”的創新探索。這也提醒,房地產企業除了解決國內城市化的需要,還要“走出去”,在國際上探索發展空間。
白明認為,“森林城市”項目作為一個國際產能合作的“綜合體”,實現中國企業抱團出海,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對外投資模式,很難復制。但是,中國作為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融合到經濟全球化中是必不可少的。今后中國企業的“走出去”不是為了“走”而“走”,而是更加注重“走出去”的質量,注重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投資技術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和地區將是新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