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舉行網絡反不正當競爭宣貫活動,現場發布《廣東省網絡交易經營者反不正當競爭合規指引》(下稱《指引》)。
《指引》共有六章四十條,分別從總則、網絡不正當競爭合規風險識別、反不正當競爭配合調查義務及其他法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合規管理制度建設、反不正當競爭合規管理制度運行、附則等方面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經營活動的網絡交易經營者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合規管理進行指導建議。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網絡經濟業態的持續發展,新型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愈演愈烈,對公平競爭秩序構成不良影響。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不正當競爭行為更易隱匿,法律關系更為復雜,涉及范圍更加廣泛。省市場監管局制定《指引》旨在協助網絡交易經營者明晰相關法律風險,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合規指引。
《指引》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基本依據,總結提煉近年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特點,進一步明確反不正當競爭法針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關鍵概念及其內涵,細化了相關條款的適用,增強了合規指引的適用性和指導性,為經營者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
在總結網絡交易經營者不正當競爭行為構成要件的基礎上,《指引》還將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特點以專題形式對經營者容易出現的風險行為及其法律風險進行列舉介紹,便于網絡交易經營者自查自糾和參照實施,以便于執法機構更有效進行監管。
《指引》還明確了網絡交易經營者的調查配合義務及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同時,從反不正當競爭合規風險識別、合規機制建設、合規文化建設、合規承諾與合規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平臺經營者反不正當競爭合規工作制度的建設方法,鼓勵有條件的經營者建立健全反不正當競爭合規管理體系,加強內部合規管理,并提出細致的建議與指引。
據現場消息,廣東具有超過1800萬戶經營主體的超大規模市場,省內有133家平臺企業,平臺內經營者達161萬戶,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全國第一。近5年來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3000多宗,其中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案件占案件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強化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制,組織開展“清網守護”專項執法行動,查辦了近200宗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