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聚焦“六大工程”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筑牢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提升制造業能級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制造等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做強做優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推進沿海綠色石化產業帶建設。加大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力度,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優質企業根植性,培育一批產業控制力強的“鏈主企業”。加快建設湛江巴斯夫、深圳華星光電11代線、揭陽中委廣東石化等項目,積極推進惠州??松梨?、中海殼牌三期、茂名丙烷脫氫、廣汽豐田四廠五廠、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系統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年內新建5G基站4.8萬個,力爭實現地級以上市5G網絡覆蓋、基本實現珠三角中心城區連續覆蓋。推進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試驗區建設,完善4K/8K產業生態體系。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積極布局發展氫能產業。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引進“綠色通道”,強化用地、用能等資源要素保障。
筑牢工業發展基礎。大力提升工業“四基”能力,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的工程化產業化。積極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省市共建特色優勢產業,支持各地圍繞主導產業探索差異化發展,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力爭推動8500家企業技術改造、4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5000家企業“小升規”。支持東莞建設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支持云浮建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園。提升工業園區產業承載能力和質量效益,全面啟動珠三角核心區村鎮工業集聚區升級改造攻堅戰。積極構建廣東先進標準體系,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制造業品牌,加快建設質量強省。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傳感、移動支付、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在金融、民生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廣應用,打造區塊鏈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籌建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國際海洋開發銀行,促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優做強。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完善城鄉配送網絡,推進批發市場、商貿集市轉型升級。支持發展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一批大型專業服務企業和品牌服務機構。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充分發揮我省海洋資源豐富和產業基礎良好的優勢,加快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能源等產業發展,打造藍色高端產業集群。抓好近海風電場開發建設,推動海上風電規?;l展。加快珠海、陽江、潮州等地沿海LNG接收站建設,加大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建設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支持深圳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支持廣州、湛江建設國家海洋高技術產業基地,推進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建設。著力打造智慧港口,推動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等提質增效,積極發展跨海島旅游。高水平辦好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