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教育評估和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鄧靜紅。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2020年如果要選擇高頻熱詞,‘新冠病毒’應是首選。如果在教育系統選擇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關鍵詞,‘校醫’應是其中一個選項。”“委員通道”上,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教育評估和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鄧靜紅如是說。
鄧靜紅表示,校醫并不“雞肋”,并不是只負責處理小外傷和常規體檢,事實上其工作性質應類似于全科醫生,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疫情對公共衛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內各地都加大了校醫配備,但在配齊配強方面還需下功夫。
鄧靜紅建議,省內教育、衛生部門針對校醫專業發展瓶頸問題,先行先試,在衛生職稱序列中增設“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序列,完善中小學校醫職稱評審、考核與薪酬等相關制度,調動校醫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促進校醫隊伍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