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各代表團分組會議現場,許多代表都注意到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新提法“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這引起了大家特別是來自科技界代表的廣泛討論。
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之前能夠對其加以解釋的是“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實質上覆蓋了創新的各類要素以及創新鏈的各個環節。
在省人大代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嵇世山看來,由諸多要素組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根植于深圳幾十年的創新發展實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對于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全省推廣。
嵇世山還特別關注去年4月揭牌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是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一個重要支撐平臺,將為大灣區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同時有助于推動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在大灣區轉移轉化。”
在省人大代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陳忻看來,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各組成部分環環相扣、互相依存,其中企業是最重要的創新主體。“要讓深度的產學研合作成為企業創新的推進器。”她呼吁,廣大高校科研工作者應當沉下心去了解企業需求,投身技術和產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一線,在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上更好發揮作用。
在省人大代表、麗珠醫藥集團首席科學家侯雪梅看來,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應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提高創新熱情和成果轉化效率。
如何讓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鏈條更完整、運轉更順暢、動力更強勁”?省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總經理周濟雄對此有著深入思考。據他介紹,為服務當地先進制造業發展,東莞移動搭建工業云平臺,幫助制造企業用“云”上“云”。“我們在實踐中深切感受到,要注重打造產業創新生態,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形成跨企業、跨領域、跨行業的創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