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開展‘畝均’等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廣東過去以制造業起家,也必將依靠制造業當家贏得未來,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抓制造業最終要落到具體項目尤其是大項目上,廣東如何全力謀劃布局一批大項目?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陳澤濱,省人大代表、廣州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鄧穎昊,省政協委員、廣東宏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海川等紛紛建言,以大項目支撐大產業,以大產業帶動大發展,把項目抓住抓緊抓實抓好,為廣東制造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注入強勁動力。
培育大項目要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南方日報:堅持制造業當家,要抓好大項目。大項目從何而來,如何培育大項目?
陳澤濱:建議各地政府整合當地資源優勢,把制造業同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合起來,形成集聚態勢,取長補短,發揮整個產業鏈的最大優勢,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會更有底氣。
例如日化行業是廣東制造業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規模全國領先,產業鏈條在省內有完整布局,如果打通上中下游之間的“通路”,打造高端產業集群,帶動全產業鏈共同發展,從“制造”到“智造”,可以為廣東制造業強省邁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鄧穎昊:從企業角度來看,培育大項目還是要依托于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激發企業內生發展動力,從而推動產業項目不斷落地。從政府角度來看,“筑巢引鳳”關鍵還得看“巢”的吸引力,政府可以設立自己的資源池、項目庫,引進一批、培育一批、挖掘一批。同時,全省“一盤棋”合理規劃區域功能,打破行政區域界線,拉上“鏈主”骨干龍頭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組團招商,引導大企業、大項目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林海川:在招商引資、爭取大項目時,一定要瞄準行業里的優勢企業,這些企業往往處于龍頭地位、有科技創新能力、財務上也比較穩健。
引大項目要兼顧本土優質企業培育
南方日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可以從哪些方面帶動大項目在廣東落地?
陳澤濱:我認為,一是推動更專業更高品質的產業集群、產業園建設,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進入,將分散的企業、組織、個體等產業資源進行整合與共享,構筑產業生態;二是持續大力支持創新研發,設立專項基金,專項投資于產品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領域,鼓勵和吸引更多企業生產出更多“專精特新”的高品質產品;三是持續大力支持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是推動經濟發展,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將產業互聯網平臺發揮出最大的“集群”優勢,可以進一步增強廣東制造業的綜合實力。
鄧穎昊:首先,“鏈主”企業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大項目落地的直接推動者,政府要招引大項目,“鑄成一鏈生,引得百企開,帶動萬崗來”,比如廣州TCL華星T9項目滿產后,對上下游配套產業的帶動作用(按產值計)能夠達到1∶4,可為廣州貢獻年產值300億元,項目鄰近區域已聚集一大批顯示產業龍頭企業,全產業鏈基本形成。
其次,大項目落地的基礎在于良好產業生態的構建,要“和合共生”,構建產業生態的主體可以是政府,但也需要企業發揮作用。
最后,要注意小產業也能撬動大項目。廣東近年來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7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過5000家。“小而美”“高精尖”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不僅有撬動大產業、大項目的支點,更可能是大產業、大項目的起點。
林海川:大項目發展需要適宜的產業生態環境,引進制造業大項目要因地制宜,建議政府根據所在區域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產業鏈結構有針對性地引入大項目。同時,要兼顧“引入”和“培育”,尤其是對本土優質企業的培育,支持本土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枝繁葉茂,從而生長出更多的本土大項目。
要“有效市場”更要“有為政府”
南方日報: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強大合力,政府如何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
陳澤濱:要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以消費升級為導向,以“數字建鏈”為抓手,結合當前整體發展形勢,充分發揮廣東省產業發展的優勢及特色,聚焦拳頭產業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金融、孵化等關鍵環節,強化數字理念引領和數字化技術應用,發揮產業互聯網平臺的作用,將分散的企業、組織、個體等產業資源進行整合與共享,構筑產業生態,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將廣東省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產業集群。
鄧穎昊:發揮“有形之手”作用,需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讓“無形之手”發揮最大能動。同時,要“有效市場”更要“有為政府”,正是在廣州市及開發區政府的引導助推下,TCL華星T9項目刷新了行業建設速度。
此外,建議對投資百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支持力度可以再大一點、獎補可以再快一點、流程可以再簡單一點,“秒申秒補秒付”“即申即貼”,讓企業更加愿意留在廣東、干在廣東、贏在廣東。
林海川:抓大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局限于出臺一些支持政策,而是要在事前就形成整體的、詳細的謀劃。比如,要面向哪些行業招商,行業中有哪些是目標企業,對這些問題要非常明確。可圍繞大項目形成跨部門的“工作小組”,協調解決大項目落地時涉及的土地、能耗、人才、基礎設施、融資等問題,快速推動大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