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縣域強則市域強,縣域活則全省活。省政府工作報告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對進一步改善我省的城鄉面貌進行部署,引起許多參會的代表、委員的共鳴,他們結合自身領域和履職工作,紛紛提出建議和展望。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陳祖煌:加大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力度
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重大部署,切合廣東省情,符合廣東農情,必將進一步推動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新水平。
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除了突出產業振興,推動產業強縣壯鎮興村富民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下大決心、下大功夫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城鄉生產要素互動互通,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這方面珠三角地區的城中村,已經“村改居”“鎮改街”“市改區”地區尤其要先行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為全省探索出新的改革路子。
從省政協組織的調研情況來看,珠三角地區“村改居”數量多、時間長,產生的“城中村”現象已制約了珠三角率先的發展后勁,也制約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
因此我建議,針對珠三角“鎮改街”“村改居”社區,統籌謀劃,實行改革、改制和“三舊”改造三位一體,實施系統性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探索創新,加大改革的力度;對“村改居”社區,要全部建檔立卡,必須依據城市規劃,明確定位為城市社區,分階段分類別來進行改制、改造,推動集體土地逐步轉為國有土地,村民轉變為同等享受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市民。
省人大代表、惠州市惠東縣平山街道經濟和建設辦主任陳桂榮:把老舊小區改造改進群眾心坎
近幾年,我所在的平山街道街容街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前臟亂的農貿市場,變得井然有序;曾經污水橫流的黃排河,如今成了風景優美的休閑景區。隨著一批街頭小公園的建成,很多居民都點贊說,平山街道變成了一座宜居新城,處處都是“打卡點”。
持續改善城鄉面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才能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平山街道的“蝶變”,背后是多措并舉推動美麗圩鎮建設的努力。在具體工作中,平山街道梳理實地考察工作指引,明確各職能辦、駐點領導、駐點工作組、社區居委會等部門工作責任,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責任部門具體抓的良好格局。在對老舊城區提升改造的同時,我們還注意保護歷史街區,讓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得以保留。
黃排河是惠東縣城的一條“玉帶”,惠東縣將黃排河縣城段提質改造工程列為2020年惠東縣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河流的整治對縣城風貌帶來了極大提升。我們高度重視公園、綠地建設,通過建設街頭小公園,實現綠化景點以“點”帶“線”,匯“線”成“面”,打造綠色宜居的生態格局,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結合這些工作經歷,我認為,打造一座美麗的城鎮,不僅要有“面子”,還要有“里子”,因為它關系到群眾生活是否舒適。一方面,要繼續抓好老舊小區改造問題,如果說高樓大廈和寬敞大道是“面子”,繁華背后的背街小巷就是“里子”,整治“三線”、道路建設、積水點改造……從細小處進行升級,才能營造出整個城鎮的整潔美觀。另一方面,要重視對歷史街區的修復提升,能保留的老建筑就修復加固,保留不了的就進行復建,恢復原有風貌,留住大家記憶中的“老味道”。
在人居環境改造過程中,還要多方面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實地了解街坊們的需求,把老舊小區改造改進群眾心坎,新家園才能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提升鎮街風貌任重道遠,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是我們應始終努力的方向。
省人大代表,陽江陽春市潭水鎮盤新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詹世健:合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煥新顏”
推進縣域振興,需要思考如何改善提升城鄉面貌。城鄉面貌靚麗,能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縣域才能振興,鄉村才能振興。
盤新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近十年來,我們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盤新村全面實現了道路硬底化,一批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靚麗的小花園、小菜園、小公園隨處可見,人居環境提升明顯,村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我親眼見證村落“煥新顏”“穿新裝”。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需要合力推動的。結合我們村的情況,我認為,選優配強村班子、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對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非常重要。如我們村成立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在此之下,村“兩委”干部按照各自包片的自然村,與村委會主任、自然村理事會成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小組,調動黨員、保潔員隊伍和村民參與,包村入戶發動。同時,要充分凝聚鄉賢力量,共商建設良計,反哺鄉村發展。
此外,在我看來,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推進新農村示范村項目建設很重要,這些示范項目要根據村民實際需求來統一規劃和建設。近年來,村民對日常休閑和身體健康更為重視,也產生了新的需求,示范項目也要與時俱進。目前,我們盤新村全部自然村已完成新農村項目建設,正在開展“四小園”示范建設,6個實施提升亮化工程的自然村已建成小廣場、小公園。早上和傍晚到小公園散步,已成為很多村民的習慣。
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與農村產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產業發展也是提升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我建議,農村因地制宜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文章,為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