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有效增加農村和欠發達地區醫療資源。如今連山住院率達到90%,基本做到‘大病不出縣’。”1月13日上午,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清遠代表團分組審議時,省人大代表、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長黃常雄提到的一個數據,引起在場代表關注。
他介紹,清遠市人民醫院對縣人民醫院的幫助很大,分期派駐15個不同科室專家駐點坐診,還有市區醫生同步進行遠程醫療。
“清遠市人民醫院是我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省人大代表、清遠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郭曉燕接過話茬,“相比于專家駐點和遠程醫療,實現‘造血’對于增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更為重要。跟著主任醫師手把手臨床學習,尤其是重癥和疑難雜癥的治療,可以有力提升醫生能力水平。”
聽到“造血”一詞,黃常雄連連點頭。他又列出一組數據:9年前,連山縣人民醫院只有20多位醫生,如今已有100多位主治醫師以上醫生,其中副主任醫師30多人。
談及醫療人才培養,省人大代表、清遠連州市北山中學副校長趙海蘭也打開了話匣子:“我之前調研發現,不少學生畢業后去中職院校學醫,但由于學歷限制,很多最后選擇了別的崗位。”趙海蘭建議,進一步提升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水平,為粵北地區培育更多醫療人才。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出謀劃策,省人大代表、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衛生應急醫院)副院長劉紅梅則不停地在筆記本上做著記錄。“了解到很多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需求,未來,我們將在托管之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造血’上,通過授課、跟學、遠程醫療等形式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劉紅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