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制造業當家,要抓大企業。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其中包括全面提升當家企業優勢,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打造“鏈主”企業引領、單項冠軍攻堅、“專精特新”企業筑基的世界一流企業群等。
如何抓好“大企業”,為“廣東制造”注入更多澎湃動力?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源浩,騰訊黨委副書記、集團公共事務副總裁沈丹,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廣東公司總經理姚志強等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
南方日報:廣東如何抓好“大企業”,推動更多制造業企業向大而優、大而新、大而強的方向發展?
黃源浩:抓“大企業”,要激發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活力強這一獨特優勢??萍计髽I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行業龍頭企業要踴躍攻堅產業鏈發展最底層、最難的部分,提升關鍵領域和環節的國產化率,同時要將視角和觸角延伸到海外,深度參與乃至占領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中高端。
姚志強:建議完善市場機制和競爭政策,讓生產率更高、競爭力更強的企業可以并購重組其他企業,讓創新意識更強、創新試錯與調整機制更健全的企業獲得更多資源和空間;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促進“老樹發新芽”。
將“卡脖子”難題變為創新課題
南方日報:廣東如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沈丹:廣東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具有優勢,但也存在一些技術領域短板。要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以騰訊為例,我們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數字技術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加大自身科研投入的同時,持續加強與產學研各界的協同,在技術、資金、人才、平臺等多領域打造共享創新生態。
黃源浩:科技企業必須全力以赴把行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聚焦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最核心環節,將“卡脖子”難題變為創新課題。
姚志強:企業可組建創新聯合體,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充分利用外部研發共享資源,發掘自身研發潛力,通過創業創新帶動企業發展。國內外高技能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要通過培養、延攬、重用、激勵,發揮國內外高技能人才在關鍵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助力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南方日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廣東制造業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
黃源浩:機器視覺是制造業智能升級的重要技術支撐,可為高附加值、高效率、高精度的先進制造業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建議加強工業視覺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打造一批工業視覺在不同行業類別、不同應用場景的優秀案例并加以推廣,助力更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從而推動制造業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
姚志強:企業要主動擁抱數字化,讓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組織行為適應數字化發展需要。同時,要加快培育員工的數字化思維,完善數字化生態下的員工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也期待廣東涌現更多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幫助傳統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
沈丹:廣東制造業處于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階段。未來,騰訊將繼續發揮數字連接器和產業助推器作用,立足企業實際需求,助力企業跨過數字化轉型的“隱形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