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勇發言。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為廣東三大劇種之一,廣東漢劇被譽為“南國牡丹”。如何讓漢劇更好地走向世界?省人大代表、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展演部副主任潘智勇認為,戲曲人才培養是推動戲劇文藝精品創作的關鍵,要加大培養力度,推動人才“出新”,著力打造一批文藝名家、領軍人才。加強劇目創新,推動精品“出圈”,創作更多具有時代特色、反映生活氣息的優秀作品。
潘智勇說,近年來,廣東漢劇堅持“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采取“技術+劇目”創新方式,傾力打造《天風海雨梅花渡》《章臺青柳》兩部作品,充分展示了廣東漢劇的活力與實力。
“記得在一次網絡教學課程中,一位毛里求斯的老華僑聽到漢劇,高興得像個孩子,眼里閃著淚花,不停地向身邊的人介紹漢劇,那個情景至今令我動容!”潘智勇動情地回憶起傳播廣東漢劇的場景,海外華僑華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深喜愛和滿滿自豪,極大地激發了他用漢劇講好中國故事的熱情和決心。
為此,潘智勇還建議加大交流交融,推動文藝“出彩”。優秀傳統文藝不但要登上“大雅之堂”,還要走入“田野鄉村”,登上“村晚”舞臺,助推“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要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為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