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旸發言。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
“我一直認為,科技創新必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切實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用產業實際需求的確定性來對抗發展的不確定性。”省人大代表、東莞先知大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余旸說,廣東產業基礎強、結構多元,優勢明顯,對于創新方向的選擇,需要符合自身的發展邏輯。
余旸和團隊利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形成數字產品,解決了我國鐵路軌道自動化傷損檢測和鋼軌健康狀態評估問題,提高了鐵路運營安全。目前,這套技術方案又和水務深度結合,在城市地下管網的漏損檢測中發揮作用。余旸認為,這是一個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融合的典型例證。
當前,余旸和團隊正探索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為制造業企業尋找高性價比的出海通道。“我們正以東莞市服裝鞋帽行業為試點破局。”余旸說,他和團隊利用數據分析來精準掌握國際消費市場動態和潮流變化,把市場信息及時反饋到源頭工廠,幫助工廠快速反應,進一步促進“貿工消”聯動發展。
加大科研投入拓寬企業出海通道,是余旸今年帶來的建議之一。他建議,確立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充分激發創新動能,推動我省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