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新型工業化,是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省委“1310”具體部署中提出,“要始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在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作出部署。
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廣東怎么干?不少代表委員建言,應進一步優化數字化產業鏈布局,增強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廣東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為廣東新型工業化提供堅實支撐、注入強勁動力。
增強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所在?!笔∪舜蟠?、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謝泓認為,應大力扶持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它們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活力,并不斷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引入新的技術和模式,進而在細分市場上搶得主動權。
在省政協委員、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賀東東看來,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將極大地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門檻和成本;數字技術的快速普及,也將帶動規模更大、效率更高的工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動廣東駛入新型工業化的快車道。
賀東東說,目前廣東已經出臺“通用人工智能發展22條”,旨在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最強省”,接下來,可進一步推出針對AIGC在工業領域應用的專項激勵政策,鼓勵成立AIGC工業應用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大模型企業、軟件企業、研究院所等主體,以企業主體方式發起和運營,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普及推廣。
省政協委員、廣東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謝光強也建議,加大科研創新資金投入力度,創建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各類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協作體系,加強制造業企業的“云、數、智”三位一體化技術創新能力,深化創新創業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謝光強認為,要加快高水平數字化技術人才培養,加強數字化教育,健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多元協同育人機制,打造“產教深度融合、跨界交叉融合、互生共營”的高水平數字化技術人才培養新生態,從而培養出一批面向未來產業、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領軍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為制造強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數字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化的應有之義。
“推進新型工業化,要進一步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謝泓提到,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據資源等新要素的保障,目前,數據、算力等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并重塑制造業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
賀東東說,以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加快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體經濟產業門類眾多,不同細分領域對數字技術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為數字技術迭代升級提供了豐富的應用、試錯和優化機會。
“數字科技創新技術強有力地支撐了制造業發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敝x光強建議,構建以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產業新生態,推動現代化產業的體系建設,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從而為我省制造業升級注入新動能,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高質量融合。
如何提高制造業“含綠量”?謝光強認為,需打造產業綠色發展新范式,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現以資源循環利用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在深化綠色低碳轉型上提質增效。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一部分中小企業始終面臨“不敢轉”的困境。如何打通數字化轉型中的“堵點”“痛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
謝泓認為,伴隨著數據要素成為企業新的資產,企業要重視數據價值,并加快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通產業上下游、內部產供銷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在數字產業集群之下,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協作順暢,推動整個產業鏈加速躍遷。
“中小企業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技術實現自身轉型。”謝泓舉例說,全球最大的服裝跨境電商SHEIN(希音),就是把數千家供應鏈企業,加入到自己的數字化系統,共享訂單、實時掌握生產進度,“數字化改變了以往的跟單模式,通過數據和算法,可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各個角色之間高效鏈接和協同,提升產業鏈各節點間的效率”。
謝光強也同樣提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企業之間知識技術整合、信息交流更便捷高效,進而優化產業鏈的空間布局。他建議進一步促進數字科技創新技術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加快與新型工業化匹配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賀東東則注意到,在產業鏈拉動方面,“頭雁效應”非常關鍵,應發揮“鏈主”企業的積極作用,培育和扶持上下游企業,讓更多中小企業在產業生態中獲得發展機會,從而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協同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