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加快從“綠起來”向“美起來”轉變。突出林分優化、林相改善,超額完成林分優化提升、森林撫育提升“兩個200萬畝”任務,新建成森林鄉村104個、碧道1064公里,累計開放城市綠地5.4萬畝,“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優美環境加快形成。積極創建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和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廣東國土空間規劃獲國務院批復,這是我省首部“多規合一”的規劃。處置批而未供土地近40萬畝、閑置土地4.43萬畝,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緊盯源頭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平均濃度為21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4.8%,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1.9%、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面消除,新建城鎮污水管網超8000公里,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4100噸,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連續3年獲優秀等次。完善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廣州、深圳和肇慶高新區成為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穩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綠色貸款余額超過3萬億元、兩年翻了一番。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項目在湛江寶鋼點火投產,同等規模鐵水產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以上,標志著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突破。開工建設陸豐核電6號機組和肇慶浪江、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項目,惠州太平嶺核電二期獲批核準,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62.6%。南粵大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