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出臺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機制,保障重大項目用海需求。著力完善港航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汕頭廣澳港區三期、珠海港高欄港區國能散貨碼頭,推進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一期、茂名港博賀新港區30萬噸級航道等建設,加快汕頭港、湛江港、陽江港、揭陽港等疏港鐵路建設,做好揭惠鐵路前詹支線前期工作。推動內河航運與海洋運輸貫通,助力港口航運通江達海。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把徐聞港打造成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現代化水陸交通運輸綜合樞紐,推進瓊州海峽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與海南相向發展。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推進廣州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支持珠海、汕頭、湛江、陽江、汕尾等市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高標準規劃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我們要統籌優化全省港口資源、促進協同發展,把14個沿海城市的“藍色動力”充分激發出來。
加快壯大現代海洋產業。大力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聚力打造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海工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國家深海科考中心等創新平臺,推動大洋極地綜合保障基地落戶廣東,提升海洋科技支撐能力。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推進陽江青洲、汕頭勒門、汕尾紅海灣等項目建設,新增裝機規模200萬千瓦,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基地。加大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推進湛江烏石、恩平油田群建設和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開采,加快深圳LNG應急調峰站、珠海LNG擴建項目二期、惠州LNG接收站等建設,提升油氣供應保障能力。堅持“疏近用遠、生態發展”,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提升海洋生態品質。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五大工程”,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強化岸線精細管控和生態修復,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海水養殖尾水治理、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穩步提升近岸海域水質。高標準建設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加快建設江門臺山、湛江雷州和徐聞、惠州惠東等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紅樹林。強化海島分類保護利用和濱海濕地恢復,打造魅力沙灘、美麗海灣。
廣東海洋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廣袤的海洋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能。我們要把握藍色機遇、培育藍色引擎,向海洋要動力、要未來,奮力繪就海上新廣東的壯美圖景。